淮安教育网 职场资讯

欧盟招实习生有人被骗引热议 三类求职诈骗须谨防


时间:2016-06-15 08:57:42   编辑:淮安教育网

网曝“欧盟招实习生有人被骗”引发热议,专家提醒—

谨防三类求职诈骗

欧盟确有实习项目

申请实习不用缴费、不需填写银行账户信息

近日,一条欧盟招聘带薪实习生的消息在网络迅速传播,吸引了许多大学生。而23日中午,网上流出一张清华大学某学院老师发给学生邮件的截图,邮件内容称“那个欧盟招实习生广告是骗人的,收取高额报名费。有人被骗8万元,有人差点上当。一些学校已经就此发出警示。”这一消息属实吗?一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记者联系该老师,其表示这一消息是她在一个教师聊天群里听其他老师说的,因此转发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但她不愿透露进一步的信息。

据人民网记者报道,欧盟机构间事务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申请欧盟实习机会,不管成功与否都不用缴费,申请时也不需要填写银行账户信息,如果发现有收费行为,请立刻报警。

1月23日下午,欧盟驻华代表团在其官方微博@欧盟在中国发布说明,表示在网页http://ec.europa.eu/stages/index_en.htm公布的实习机会是欧委会实施的真实项目,该项目对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年轻人开放。对于网上所流传“实习收费”的说法,@欧盟在中国称,“我们真的不收钱,还请大家警惕无良中介或钓鱼软件。”

记者登录该网站了解到,此实习项目面向具有以下条件的全球各国大学毕业生开放:具有三年以上学历的学位(最低为学士);掌握良好的英语或法语或德语;掌握良好的第二门欧盟官方语言(具有欧盟国家国籍的申请者必备条件)。

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实习生办公室官员英格丽德·范迪尔默23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申请欧委会实习不仅不需要缴纳任何报名费用,还会发给实习生工资。她还透露,近几天来自中国的申请确实增加不少。

23日,曾转发过提醒信息的清华大学世界和平论坛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欧盟确有实习项目。关于学生被骗情况,我们正在调查中,不排除个人电脑遭到网络攻击的可能性。我们只是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发布警示。由此造成困扰,敬请谅解。”

(本报记者 段宗宝采访整理)

网曝有学生在欧盟招实习生中被骗取高额报名费,是个人电脑遭到网络攻击,还是相关信息被骗子利用进行了电信诈骗?记者将作跟踪调查。然而,这条信息流行的背后,是网友对实习、求职类诈骗行为的关注。眼下春节临近、寒假将至,实习、求职类的诈骗案呈上升态势。这类诈骗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辨别?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公安局的相关专家。

社会热点问题易被骗子利用

“很多电信诈骗内容都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家金大志介绍,社会热点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同时骗子利用这些热点省去了“打广告”的麻烦,只需简单地植入虚假信息就可以进行操作,所以成功率相对较高。“现在正值年末,骗子有急于‘捞一把’的心态;加上学校陆续开始放假,学生们也想在寒假找个兼职,这段时间正是各种诈骗案件的高发期,特别是求职类诈骗。”

据介绍,求职类电信诈骗从2005年开始受到关注,当时主要以群发短信作为表现形式。但随着各种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从2010年开始,骗子的手法日益翻新。“通过网站,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呈高发态势。”金大志说,不同的时间节点,骗子还会针对求职者设计具有诱惑力的“职位”,比方说针对大学生,骗子就会发布文秘、网上兼职、到著名企业工作等信息。

“大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骗子设置的很多职位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只要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相关工作;有些还是当下比较热的职位,对大学生实习、就业都非常具有诱惑力。”金大志说,事主上当后,骗子一般会以各种借口要求当事人汇款转账,“交服装费、培训费、保证金、保密费、面试费……有的不仅在一个环节上骗钱,而是层层设陷阱,步步骗人钱。”

当下,各类求职招聘信息林林总总,既有通过传统的街头小广告发布的,也有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的,那么我们如何分辨其真假避免上当呢?金大志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向记者介绍了三种求职类诈骗的显著特征。“虽然不能包括所有的诈骗形式,但只要遇到这三种情况就一定不要相信。”金大志说。

让交“保证金”:行为违法

“招聘网上兼职打字员,足不出户就可挣钱,每1000字付费50元。”由于平时上班比较清闲,有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何女士想找份兼职赚点外快。通过QQ聊天,何女士得到了一条网上兼职打字员的招聘信息,她觉得很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但事实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发布招聘信息的一方表示,由于相关工作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为了保证何女士的工作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需要何女士缴纳“保证金”。2014年12月18日,何女士按照对方电话中提供的账户信息,通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附近的建行自动取款机向对方转账共计12038元人民币。

“求职过程中,如果对方要收取所谓‘保证金’一定是骗子。”金大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收取保证金本身就是违法行为。”

收取“保密费”:不合情理

“高薪寻找代孕,承担所有费用。”这样的信息相信很多人都从不同渠道看到过,那到底是真还是假?

前不久,刘某在网上聊天时,获得了一条“高薪寻找代孕”的信息。主动与对方联系后,对方承诺承担其间所有费用,事成后付给刘某150万元港币作为酬劳。经过几次沟通后,对方以此事需要保密,先收取“保密费”等各种借口让刘某汇款。

今年1月14日,事主刘某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在北京市海淀区一邮政储蓄所的自动取款机上给对方汇款共计2.4万元人民币,20日事主发现被骗报案。

“其实大部分所谓的‘代孕’信息都是假的,有很多大学生也因此上当。”金大志说,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收取“保密费”,如果是真的找“代孕”,按道理应该对方付给当事人“保密费”才对。

“放在求职上来说,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对一个还未入职或准备入职的新人,怎么会安排真正的涉密岗位,而且正规的单位也不会收取这类费用。”金大志表示,向求职者收取保密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肯定有问题。

要求“刷信誉度”:需要警惕

在网上购物平台,有些商家会通过不正常途径“刷信誉度”,而这也恰恰给一些骗子提供了新的骗人招数。

李某就职于北京市西城区一家无线网络技术公司,由于平时的工作离不开网络,使他萌生了在网上找一份兼职的想法。他从一个网友那里得知,可以通过帮助某公司“刷信誉度”而获得酬劳,具体就是在该公司指定的商家购买中国移动充值卡。

李某信以为真,按照网友在QQ上发送的相关链接,通过支付宝账号,先后三次转账人民币3024元。今年1月22日,李某发现被骗后报了警。

金大志表示,这主要还是当事人的贪利心理在作怪,“帮助‘刷信誉度’的兼职值得警惕。”

淮安职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