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就业这个世界性话题,记者在京采访了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政策司司长阿妮塔·贝拉·阿瓦德女士。
就业的个人意义——增加收入 融入社会
记者:就业问题是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中国也受到格外关注。请问就业在个人层面具有何种意义?
阿妮塔·贝拉·阿瓦德:对个人来说,就业首先是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是生活的基础。不仅如此,对个人而言,就业还是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是帮助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渠道和方式。
就业问题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效应。一方面,当政府有力推动就业时,就业的正面效应就会凸显,会推动个人发展并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当就业面临挑战,个人失业或者不充分就业时,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受到社会排斥,这甚至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大量青年人失业,就出现了社会动荡的负面影响。
就业的国家意义——经济增长 成果再分配 消除贫困
记者:在您看来,就业在国家层面具有何种意义?
贝拉:对国家来说,就业起到经济增长成果再分配的作用。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就业脱节。虽然许多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和经济增长实现同步增长,仍然处于低工资、低就业质量的状况。
一般来讲,就业应让劳动者获得更公平的待遇、更体面的生活、更完善的权益保障。此外,获得体面的就业资格也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渠道。
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树立就业优先理念 营造良好法律环境
培训就业困难群体鼓励私营部门投入技能培训
记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该如何促进就业?
贝拉:首先,就业政策要放在宏观政策和其他投资政策的核心位置。政府在建设投资基础设施时,要考虑有拉动就业的项目;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促进就业和推动就业。
其次,政府要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促进就业。要把维护劳动者和雇主的权益放在一个更大、更清晰的法律框架中,这样才能让劳动者和雇主在公平的平台上对话,更好解决劳动争议;才能让劳动者和雇主获得更好的权益保障,使得他们获得公平的待遇。国际劳工组织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利益的国际劳工标准,相关的国际劳工公约为各国制定相应的法律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再其次,政府应该为困难群体,比如女性、青年人、老年人、低技能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
最后,公共政策应该鼓励私营部门投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德国70%的技能培训由私营部门投入,公共部门只是改善政策环境、制定公共政策,以此激发私营部门投入的积极性。
全球的就业形势——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青年就业问题凸显
记者:近年来,世界各国总体的就业形势如何?
贝拉:总体来说,全球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球总的失业人口为2.2亿人,其中有7450万名青年失业人员,另外还有8.5亿名工作中贫困人口。此外,还有大量青年人辍学。他们面临的就业机会不多,对国家很失望,也丧失了求职的意愿和积极性。
青年就业问题在全球普遍出现。有的国家的高学历年轻人陷入失业的困境,包括中国大学生毕业也面临就业压力。其他国家大多数年轻人面临的是低技能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年轻人很早离开学校,由于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更多地进入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就业条件恶劣,就业质量不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到目前为止,全球的就业状况仍然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各国都面临着失业和就业的压力。
中国的就业挑战——改善就业质量 适应转型升级
记者:对中国的就业问题,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贝拉:对中国来说,主要面临两个挑战。
第一,中国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质量必须要保证工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要加强立法保障实施执行的力度,要营造劳动者和雇主对话谈判的氛围,让劳动争议通过谈判解决劳动争议。
第二,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逐渐要从出口型经济转向内需型经济。只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水平才能刺激内需。所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将对就业,特别是青年人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短期的目标应是让就业和技能培训赶上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并不匹配。长期的目标应是让教育体制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
?
淮安职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