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虽已进入隆冬,江西省上饶县郑坊镇扶贫产业黑木耳种植基地里却是暖意洋洋。村民们春风满面,忙着把大朵大朵的黑木耳采摘下来。
????2016年,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郑坊镇投入120余万元,开发了70余亩的黑木耳种植基地。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基地不仅带动260多户贫困户入股种植参与分红,还通过雇请贫困户进行黑木耳采摘晾晒等,解决他们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创业,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力度,积极探索贫困人员就业服务新思路和新途径,助力贫困人员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精准化识别实现应登尽登
????“上高县敖山镇镜山村一共有29名扶贫对象,其中因病致贫15人,因灾2人,因学4人,因残8人。2017年基层平台的同志为他们提供的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等共计68人次,目前该村实现脱贫3人。”介绍起县内各村扶贫对象的情况,上高县就业局的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奥秘”就在他电脑上的江西省就业精准扶贫系统里。
????2016年初,针对就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江西省依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逐一调查、登记造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扶贫台账。同时,他们在江西省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开发“就业扶贫”模块,涵括贫困人员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就业愿望等20余项内容,通过对扶贫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化管理,能够较好地掌握每个贫困人员致贫的主要原因,为实现情况清、数据明、服务实筑牢基础。截至目前,“就业扶贫”模块已录入110余万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员信息。
????全方位帮扶实现能转尽转
????在前期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江西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开展就业服务,帮助贫困人员实现转移就业。
????加大就业服务对接一批。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江西省大力收集适合的岗位信息,通过送岗下乡、组织入企参观等方式,加大贫困人员与企业的对接力度,帮助贫困人员实现就近转移。
????建立扶贫车间吸纳一批。江西省引导本地电子、服装等企业在乡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为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2016年以来,该县推行就业扶贫下乡行动,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来料加工等车间办到村里,充分利用农村小学旧址、礼堂、祠堂和闲置民宅等创办“扶贫车间”,吸引了既需要照顾家庭又想赚钱贴补家用的贫困群众前来做工。目前已有1000多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及农民工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扶持一批。江西省吸纳贫困人员参与脐橙、油茶、蔬菜、餐饮等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把特色产业打造为脱贫产业、致富产业。寻乌县把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作为脱贫产业发展,农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不用掏一分钱,享受政府补贴和财政贴息贷款,只要管好就能有收入。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对于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江西省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山林防护等社会服务类扶贫就业专岗,并按规定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2016年以来,全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共计27.4万人次,帮助近18.5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
????立体式培训实现愿培尽培
????2017年元旦刚过,江西省遂川县就业局就在五斗江乡举办为期3天的就业扶贫培训班。五斗江乡41名渴望创业致富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进课堂,免费接受专业化的电商培训。
????缺技术、缺文化、缺信息,是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根子”。江西省大力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培训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行“企业订单、贫困人员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等培训模式,着力提高贫困人员就业技能,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2016年,全省创业培训14.99万人,完成率124.9%;电商培训6.05万人,完成率120.97%。
????针对性发力实现可扶尽扶
????江西省以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创业成功率为目标,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江西省将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对初次创办企业且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人员提供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针对资源分散、场地受限等问题,江西省积极打造开放多元的创业创新平台,探索“四创四导”(想创培训、初创孵化、小创扶持、大创入园,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政府倡导、部门指导)工作模式。
????同时,顺应“互联网+”大潮,江西省将电商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帮助贫困群众通过直接开办网店创业、参与相关产业链等途径实现增收脱贫。全省现已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229个,吸纳创业实体1.73万个,带动就业15.67万人。(宋先林 郑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