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职场资讯

就业报告怎样不再“雾里看花”


时间:2016-12-03 04:45:05   编辑:淮安教育网

■本报记者彭德倩

近日,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多所高校已经或将要发布《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每个学校哪个学历层次就业率较高,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哪些……一目了然。不过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普通市民从中可看出些啥门道?就业报告如何更客观、清晰,对家长和学生更具参考价值?

数据:不比大小看份额

“截至2014年8月31日,上海交大毕业生就业率为97.04%”“截至2014年10月31日,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95%”“截至12月31日,上海财经大学就业率为97.85%”……不少家长看报告首先关心总体就业率,可一看数字就有点眼花缭乱。原来,不仅各校统计时间不一,而且各校间微小的数据差,似乎也令这些数字失去了比较价值。

对此,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阳德清说,有需要的家长、考生,不必纠结于简单的数字比大小,而是通过看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行业所占份额,从中不仅可了解学校毕业生对这一行业的吸引力,也可结合报告中各院系的签约率,从侧面比对出该校的“拳头专业”。

举例来说,在上海交大的报告中,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20.93%、制造业14.97%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55%,合计比例为50.45%。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报告中,也有专门的整体就业集中度分析。数据显示,2014年全校就业前五行业中,证券占5.28%,制造5.94%,咨询7.71%,会计师事务所11.98%,银行28.59%……全校这几个行业就业人数加起来,占了当年毕业生的59.5%。

此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翁德明老师认为,随着上海高考改革,高中生可能在高一、高二就需早早定下未来的主攻专业方向。在各校就业质量报告中,选择某一行业,逐一查看其在各校就业人数中的份额,不失为一种查看社会对专业需求程度的方式,可作为未来选考专业的参考之一。

评价:要求引入第三方

“看看就业率签约率都是95%以上,可为何身在其中的毕业生都觉得难”、“就业质量报告都是学校自己出的,会不会‘报喜不报忧’”?这是不少读报告者共有的疑虑。

当前,由于学生就业的绝大部分数据都由学校记录,校方作为主要的数据提供者和处理方无可厚非。但在部分环节引入“第二双眼睛”,即社会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价也不应忽视。这将给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增加一个新的维度。

上月,国外有机构通过访问4500名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招聘与管理人员,分析并发布最新一期《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列第16名,北京大学第20位。复旦大学较去年排名上升7位,排名第36名。专家认为,在就业研究领域,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应更为紧密,而对学生就业的追踪调查完全可以交由社会机构来完成。

据悉,教育部在《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中就有此要求。然而去年首次发布的75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仅有11所部属高校使用了第三方评价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学自2008年起,已经请来社会评估机构麦克斯公司,逐步参与教学全程的评估,去年发布的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同样有来自麦克斯的评估章节,以2011年、2012年、2013年等三年相关核心指标进行纵向趋势比对,客观反映了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趋势、市场各行业对学校各学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势,甚至包括对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反馈情况。校招毕办主任叶红说,请来第三方机构,提出的意见可以说“直截了当”,写在报告中或许也并不“完美”,但对学校就业、教学工作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学校即将发布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报告中也将坚持这一做法。

专家:报告指标需统一

在此前不少招聘会现场采访中,说到就业质量报告,曾有学生和家长提出几个“不着调”。除了统计截止时间不一,还有些过度追求“为己所用”。如自家就业的大型企业多,便大篇幅强调就业“500强”公司的人数,对专业冷热只字不提;有的强调学生出国深造盛况,对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可改进的情况就少有分析。

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推进《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初衷在客观反馈就业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它既是一份“成绩单”,也是一张“体检表”,只有统计指标统一、测量方法明确,才能准确反映整体“健康状况”,若有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这无论是对学校教学改进,还是家长、学生了解情况,都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布已进入第二年。期待在不远的未来,教育部门尽早制订更加细化的统一要求,令数据具备更大公信力和可比性,对学生、家长乃至用人单位更具参考价值。

淮安职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