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职场资讯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四大行动”纵深推进就业创业脱贫


时间:2016-08-04 08:48:17   编辑:淮安教育网

????广元市昭化区全面实施“技能提升、精准转移、创业引领、岗位开发”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就业创业脱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6月底,昭化区贫困户家庭实现就业2200户2800人,占昭化区8602户贫困户的25.6%。

????一、实施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就业创业能力不足问题。

????昭化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300余万元免费为贫困家庭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6000余人次,使贫困群众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实现“一技在手,脱贫不愁”。

????一是开展产业培训。围绕全区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贫困家庭产业发展意愿,统筹整合农业、林业、扶贫、商务等培训资源,坚持目标导向、精准培训,重点扶持“4+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15年开展产业培训2600人次,今年计划培训3000人次以上。黄龙乡水磨村四组的朱培兰,参加中药材种植培训班后与专合社签订协议种植夏枯草、车前草共3亩,专合社保底回收,预计今年增收8000元以上。

????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区级各部门针对贫困对象经商开店、加工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等,每年覆盖培训3000人以上。

????三是开展劳务培训。根据区内外劳务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定向、委托”等方式,开展建工、保安等品牌培训,打造“昭化妹”家政服务品牌和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昭化建筑劳工品牌。农村小农水项目建设、土坯房改造、道路建设每年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1000余个。

????四是培育乡土人才。将贫困家庭劳动力与知客、厨师、木工、石艺雕刻师、篾匠、乡土果树嫁接能手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乡土文化得到传承,贫困家庭得以增收。仅农村红白喜事知客(乐队)、厨师就形成年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产业链。

????二、实施精准转移专项行动,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标。

????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家庭一人务工、带动全家脱贫,是昭化区就业创业脱贫最主要的措施。

????一是开展异地转移就业。依托驻外商会和异地劳务工作站,着力打造劳务输转、维权服务和返乡创业宣传平台,优先输转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已建立成都、广州、新疆3个劳务工作站,正积极筹建北京、宁波工作站。今年,王家镇方山村29名建卡贫困劳动力在成都劳务工作站的对接下,通过建筑工地转移务工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二是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组织企业进入贫困村招聘送岗援助就业。今年,已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6场,援助贫困群众在市、区企业务工就业3000余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准确掌握区内工业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用工缺口,面向贫困家庭专题开展职业介绍,就近转移就业。区财政匹配专项稳岗补贴200万元,对与建卡贫困户劳动力资源签订劳动合同、连续用工1年以上且为其缴纳了城镇职工社保的区内企业给予500元—800元/人/年的补贴,对吸纳建卡贫困户劳动力资源10人以上、累计用工半年以上的各类经济组织,给予500元/人/年的创业吸纳就业奖励。截至目前,通过人力资源公司介绍,向四川香香嘴食品有限公司和成都兴达塑料有限公司转移建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1人,全区专合社吸纳就业2000余人。

????三是开展异地维权服务。坚持把转移就业与保障务工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已与四川伦典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每年免费为贫困家庭异地务工人员巡回开展工伤、欠薪等劳务纠纷法律维权服务。今年6月,昭化区人社局牵头对在蓉务工的50余名建卡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开展了以机电维修和电焊工为主的在岗技能提升及法律维权知识培训,并就昭化区精准扶贫、返乡创业等政策作了一次集中宣讲。

????三、实施创业引领专项行动,集聚力量扶持贫困家庭持续增收。

????针对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的实际,昭化区集聚社会力量扶持贫困家庭创业脱贫有新招。

????一是绘就脱贫新蓝图。吸纳区级部门、区内企业、乡(镇)站所专技人才及农村乡土人才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团,为贫困家庭量身定制脱贫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规划、技术培训等“点对点”创业指导服务,协助创业者落实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待遇,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为定点帮扶的贫困家庭定制发展项目,利用部门帮扶优势,包销绿色蔬菜、猪肉、禽蛋等产品,促进了群众增收脱贫。

????二是搭建创业新平台。积极支持“互联网+创业”,建成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沙龙为创业者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筹集资金2000万元,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返乡创业园各1个,孵化创业实体100余家。财政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支持电商孵化园发展,“昭化六特”等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仅猕猴桃网络销售提供物流岗位就超过50个。

????三是推出创业新模式。找准创业实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点,形成了“BTO”、“1211”等新型创业带动模式,新型经济组织对精准脱贫的贡献更大,后劲更足。磨滩镇马鞍村贫困户流转土地、山林入股并就地务工,形成了“租金+薪金+股金”的收入机制,户均年增收7000元左右。

????四是制定创业新政策。昭化区财政每年注入创业分险基金200万元,发放创业贴息贷款2000万元左右,其中40%用于建卡贫困户创业,给予全额贴息补助。发挥专项补助资金的撬动效益,昭化区财政每年配套30万元表扬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典型10名和贫困户创业典型20名。天一农牧有限公司在朝阳乡灯杆村带动15户贫困户种草近70亩,大学生抱团创办的梓皓农场、三禾农业带动贫困劳动者就业120余人。

????四、实施岗位开发专项行动,兜底保障特殊贫困群体同步脱贫。

????为解决无能力就业、无条件发展产业特殊贫困群体增收问题,昭化区把专项岗位开发作为兜底安置的有效措施,确保脱贫奔康不落一人。

????一是开发专项公益性岗位。以年度脱贫摘帽的重点贫困村为核心,针对无条件发展产业和无能力转移就业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人口,由村级组织申报、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每年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综合安全协管、村社道路维护等农村专项公益性岗位100个以上,安置就业100人以上。

????二是开发专项就业见习岗位。主动对接贫困家庭大学生,给毕业五年内的在外大学生寄去慰问信,讲清就业创业扶贫政策。2016年,安排专项见习补贴50万元,将回区报到暂未就业的贫困大学生全部推荐到区内企事业单位见习就业,力争实现贫困家庭大学生初次就业全覆盖。

淮安职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