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即12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许多抽象的名词概念还难以理解,所以,儿童教育应以行为训练为主,少用说教、讲大道理的方式。也就是说,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应针对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开始不必过多讲道理,而应通过实际操作与训练体验,激发儿童的兴趣和自觉模仿。当儿童形成行为习惯后,就会显现家教对儿童的正面教育成果。
个案一顽皮的男孩懂事了。
丁丁上三年级了,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每天早晨起床要催促他很久,奶奶给他穿衣服、帮他刷牙,他却闭着眼睛,嘴里哼着动画片的插曲;爸爸送他上学,又要忙着上班,他还磨磨蹭蹭地吃早点;放学时,奶奶去接他,他经常与奶奶捉迷藏,让老人家又气又急这个顽皮的丁丁真的让人很无奈。不久,奶奶生病住院,妈妈又要出国工作一段时间。爸爸动脑筋了:这可是训练丁丁的好机会!爸爸先和丁丁郑重地谈了一次话,让他知道家里面临的困境。然后,爸爸就开始了对丁丁的强化训练。早晨起床、吃饭动作要快,掐着秒表父子俩比赛;丁丁放学自己回家,要记录放学到家的时间;丁丁做完功课后有任务买牛奶、买报纸,还要陪爷爷去看望住院的奶奶并送饭;每天晚上,妈妈打来电话时,丁丁要汇报自己一天的表现。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当奶奶病愈时,丁丁竟然不用别人照顾了,他还会自觉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并给老人泡茶、捶背。半年后,妈妈回国了,她发现,丁丁真的长大了,懂事多了。
个案二娇气的女孩坚强了。
粒粒聪明漂亮,学习也很好,可就是太娇气。一怕开水烫了手,9岁的她还不会自己倒水喝;二怕坏人拐卖小孩,从来不和邻居说话,上下学5分钟的路,必须由家人接送;三怕伤害皮肤,所以不做任何家务事,更糟糕的是,连削铅笔、收拾书包也要妈妈代劳,还说自己的理想是当电影明星。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咨询专家,他们开始改变对粒粒过度呵护的态度,制订了一套训练女儿的方案。一是父母逐渐减少对粒粒生活的包办代替,而让她自己动手,做到了就表扬;二是规定了粒粒必须做的家务事,包括打扫楼道、帮助邻居解决困难等,不主动去做就会适当给予惩罚;三是寒暑假期间,带粒粒去农村老家,让她与农村孩子一起放牛、喂鸡鸭、干农活。这样坚持了两年多,粒粒简直变了一个人,她不仅成了家里勤劳能干的小主人,而且身体强健了。粒粒上中学后,还成了学校电视台的小主持人,并当上了某报的少年记者。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采访,风里来雨里去,从不怕苦,娇气的女孩变得坚强了。
个案三淘气鬼创造了奇迹。是不是淘淘这个名字起坏了?淘淘的多动、调皮、恶作剧简直令人无法容忍。他6岁上学时父母就开始发愁,因他不守纪律,三天两头被老师罚站,这可怎么办?经心理咨询,专家为淘淘制订了行为训练计划,并进行长期追踪指导。主要措施是:
①满足淘淘爱动的特点,但要引导得法,做汽车装配工作的爸爸教他学会使用各种常用小工具;
②妈妈有条件地教淘淘学习电脑,但要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将儿子旺盛的精力用在学习新鲜东西上;
③淘淘可以自己选择一项兴趣活动,参加少年宫的培训班;④培养淘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每天运动不少于两小时。
训练成效显著。淘淘选择了少年宫科技发明小组,8岁时就申请了一项小发明专利;9岁时参加全省儿童电脑创意大赛,竟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个当年的淘气鬼,如今正在国外读IT硕士学位,是不是一个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就像不同种属的动物,有优势,也有弱点。动物凭借本能训练幼崽,而人类却用知识和智慧培养自己的后代。但在知识和能力尚不成熟的儿童时期,针对孩子的个性对其进行行为训练其实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这里将对儿童行为训练的方法归纳如下。
1.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学会生活,尽早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训练做事的具体操作方法。不仅用语言,还要手把手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式。
3.学会关爱他人。要会自我服务,还要关心别人,并为别人服务,这才是合格的社会人。
4.鼓励肯定为主,做事有始有终。不在于完成的结果好坏,而在于体验行为的过程。
5.意志训练终身受益。孩子必须学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才能够承受挫折。
6.注意孩子的感受,让他说出自己的情绪和体验。这是一个在心理上内化的过程,认真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达到心理行为的统一,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7.引导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孩子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应接纳他无限的创造力。
8.注重孩子的自我评价,成人不要对孩子作任何道德评价。成长的过程是必须的,有错误缺点也是正常合理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才是家长最大的错误。因而不要用是非评价孩子,而应要求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他便能够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少一点说教,多一些行为示范,孩子自然会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要少做的。
淮安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