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给宝宝们讲完《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这本书后,我想知道宝宝们怎样看待如此精致的手工,因为宝宝的观察都是非常敏锐的,细致到不放过动物嘴上的几根胡须或者鳄鱼嘴里的一颗牙齿!
于是我合起书问:大家知道这本书中的动物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宝宝说是拍摄的照片,小部分宝宝说是画出来的!在我的艺术课堂,宝宝们经常做撕、剪、折、贴、画相结合的美术作品,对他们来说,剪贴画并不陌生啊!
我再次翻开书,请宝宝们仔细观察,他们凑近《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这本书认真地研究,才有大一些的宝宝对我说:老师,好像不是照片,但也不完全像是画的呀?好像是贴的,真精致啊!接着是一片赞叹声,的确,作者的手工值得赞叹!从宝宝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中的动物能够达到几近乱真的效果!只要稍微拉远一些距离,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像是拍摄的动物照片,难怪宝宝们很难看出那些制作的技巧。
说到技巧,本书作者真是有巧夺天工之技,根据动物的不同形态特点,他采用了撕、剪、揉、染、拼、贴等多种创作手法,把动物们塑造得惟妙惟肖!在宝宝们争相叫着大象!兔子!长颈鹿!猴子的声音中我们知道,形象的酷似使宝宝们能够仅从局部就可看出他们认识的动物!
作者还用高超的技巧表现了动物的特点和霎那间的神态:那正在吞蛋的食卵蛇,脚拿食物的黑猩猩,舞步优雅的蓝足鲣鸟,在轻溅的水花中捉鱼的鹈鹕作者创作的动物不但形神兼备,而且连质感也似乎触手可及,我们好像都能吹起兔子那轻软的耳毛、摸到臭鼬蓬松的体毛,还有河马身上厚皮的韧性,甚至能感觉到婴猴眼里闪烁的光团!
创作者真是玩各种纸的大师,有时,他利用纸的丝长和柔软等特点撕出动物毛茸茸的感觉,有时利用纸的厚度剪出动物的尖角、硬壳等部位,有时利用纸的纹理表达动物身上奇幻的花纹。作者也常常把纸揉皱后再展开,并晕染上动物的色彩,这样创作出的形象色彩适宜,还能有符合动物特点的肌理效果
创作者用高超的创作技巧赋予书中的动物形象艺术趣味极强的视觉感!
作者在创作时巧妙地利用图画书中翻页的特点,迎合宝宝喜欢猜谜的天性,先展示动物的局部,在宝宝的好奇心中再推出动物的全貌,把宝宝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变成了游戏性质的趣味阅读。
所以每次讲这本书,宝宝们都争先恐后地大声说出他们猜的动物,看着他们快乐的笑脸,我们真应该感谢创作者通过优秀的图画书,带给宝宝们知识、快乐和享受艺术的幸福!
共2页12下一页阅读全文
淮安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