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描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招聘公告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现招聘2017年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次招聘的学生统一到北京市工作。近期,二十三所将赴各高校招聘,请关注近期的二十三所的招聘通知,同时请有意来二十三所工作的同学把个人简历及成绩单(电子版)发到我所的信箱中。发送简历时请按照如下格式命名简历和邮件主题:
姓名_应聘岗位_学校_专业_学位_性别。
凡不符合以上格式的简历恕不受理。
一、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简介:见附件。
二、招聘对象:
2017届应届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三、专业需求: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路与系统
电力电子(有高压、强流电路或变压器设计背景的优先)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数据处理
电子对抗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设计及理论
物理电子专业
车辆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固体力学
大气环境、大气科学
物理化学材料
激光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空间物理学
四、招聘岗位:
岗位列表:
(一)综合类岗位(需求多种专业):
(二)信号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工程、电磁场类专业岗位
(三)微波电路、物理电子、微波与固体电路、微电子专业岗位
(四)自动控制专业类岗位
(五)航空航天类岗位
(六)电力电子专业类岗位
(七)机械专业类岗位
(八)工艺类岗位
(九)计算机专业类岗位
(十)热物理专业类岗位
(十一)下属分公司招聘岗位
(一)综合类岗位(需求多种专业):
1系统设计工程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负责雷达总体方案设计、雷达算法研究、仿真、验证,所负责的型号项目系统联调、外场试验的组织协调;雷达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数据处理及雷达体系探索等相关工作。
专业需求: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升空载荷系统等专业。
方向:雷达系统仿真、防天制导、电子对抗、数据处理、软件化雷达、雷达群探测、系统仿真、卫星通信、水声声纳探测、空天基SAR干涉、ISAR成像、InSAR、GIS系统、遥测、雷达抗干扰、目标识别、反隐身、光学系统、雷达体系探索等。
2预警雷达系统总体设计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负责预警雷达的总体方案设计、算法研究、仿真、验证,所负责的型号项目系统联调、外场试验的组织协调。
专业需求: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方向:机载预警、临近空间、米波预警、无源探测、测高、高分辨探测、地波超视距、三坐标数字阵列雷达等。
3气象雷达系统总体设计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负责气象雷达、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系统以及气象预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算法研究、仿真、验证,所负责的型号项目系统联调、外场试验的组织协调。
专业需求: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大气科学、大气环境、污染物探测、激光雷达相关专业。
4电子对抗总体设计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电子战、电子干扰施放以及抗干扰技术等方案设计。
专业需求: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电子对抗方向
5雷达电气总体设计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测控系统发展论证、测控关键技术攻关、雷达/遥测/通信系统设计、复杂电子系统集成;系统仿真关键技术研究、多学科协同仿真研究与实现、分布式仿真、基于模型的设计。
专业需求:通信与信息系统、雷达信号处理、测控类专业
6雷达系统总体设计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天基和弹载系统分析与设计;微波武器、激光武器和粒子武器探索研究;仿生雷达探索技术研究。
专业需求: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定向能技术、生物交叉技术等。
7雷达综合保障总体设计师(硕士)
岗位职责:雷达综合保障体系设计及实施,雷达保障资源技术集成,保障性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雷达可靠性综合系统设计;电磁兼容系统设计。
专业需求:电子信息工程、雷达、电磁兼容等相关专业。
(二)信号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工程、电磁场类专业岗位:
1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系统工程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研发、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研究、仿真及软件实现;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及实现;DSp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模拟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硬件部分pFGA的设计、开发和验证工作。
专业需求: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工程、数据处理、FpGA硬件设计等,要求了解高性能的信号处理平台的技术特点。
相关方向:地波雷达、超分辨雷达、宽带信号处理、扩频通讯处理、DBF、雷达数据处理、FpGA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SAR系统软件设计。
2数字接收机研发工程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雷达信号模拟器(在基带上产生混有指定杂波的数字模拟信号)、A/D、D/A、数字混频器、滤波器、数字T/R系统等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需求: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专业,有数字硬件电路应用基础。
3天线设计工程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雷达天线、馈源、波导等仿真、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结构设计
(三)微波电路、物理电子、微波与固体电路、微电子专业岗位
1固态发射系统设计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固态微波发射机、固态微波放大器研制、高功率微波源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微波电路方向)
2微波电路工程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频率综合器的仿真、设计、接收机小型化、芯片化设计,单片接收机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电路方向)、微波与固体电路、电路与系统。
3微波T/R组件研发(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微波电路T/R组件、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等电路的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电路)、微波与固体电路(电子封装)。
4微波/数字组件/电源芯片设计(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微波电路芯片、数字电路芯片、DC-DC电源芯片的设计、仿真及研制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电路)、微波与固体电路(电子封装)、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5微波铁氧体器件研发(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新型的MEMS铁氧体器件、超导磁性器件、磁电滤波器以及铁氧体移相器等产品的设计及样件研制。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与固体电路、物力电子等专业。具有铁磁或铁电类材料背景知识、系统学习过微波电磁场基本理论或微带电路、了解常用微波仿真软件与结构软件(如HFSS、ads、CST、autoCAD、pROE等)优先
(四)自动控制专业类岗位
1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博士)
岗位职责:智能机器人系统论证、设计与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研究,智能系统建模与仿真;雷达伺服系统论证、设计与实现。
专业需求:自动控制类相关专业,熟悉运动控制、智能控制、模式识别等。要求熟练掌握机器人系统仿真、设计、试验方法,熟练掌握典型伺服系统分析、设计与试验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开发,Windows下实时控制软件的开发。
相关方向:控制理论与科学、运动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模式识别。
2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工程师(博士)
岗位职责:人工智能系统论证、设计与实现,智能控制算法研究,智能系统建模与仿真;雷达伺服系统论证、设计与实现。
专业需求:自动控制类相关专业,熟悉智能控制、模式识别等。要求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智能算法的实现,智能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试验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开发,Windows下实时控制软件的开发。
相关方向:控制理论与科学、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开发、机器人。
(五)航空航天类岗位
1天基雷达总体结构工程师(博士)
岗位职责:具备航天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航天器天线展开技术方面的专业项目背景;掌握航天器复合材料技术;掌握航天器空间真空热环境、热控制及空间制冷技术与理论。星载雷达结构系统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技术设计、产品调试测试。
需求专业:航天器天线展开技术及动力学仿真方向相关专业
(六)电气工程专业类岗位
1伺服驱动系统研发(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伺服系统、高精度转台的驱动系统研发与设计(使用高功率快速开关器件将控制系统输出信号调制到大功率电机进行驱动)
专业需求: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熟悉电机特性的优先)
2高/低压电源系统研发(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高压电源、低压电源模块开发;变压器模块设计;高压脉冲调制器设计;DC-DC电源芯片设计。
专业需求: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
(七)机械专业类岗位
1天线结构设计:(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天馈系统结构设计、各类型天线结构设计。
需求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2雷达系统总体结构工程师(博士)
岗位职责:负责超大型雷达大跨空间结构集成的设计、分析与校核;对大跨空间结构设计理论有较深研究;对网壳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网壳结构振动控制和应用有较深研究;有实时跟踪、把握国内外大跨结构设计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的能力。陆基、舰载雷达整车结构集成的系统动力学、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验证评价;整车结构集成的分析与优化;整车结构集成的动态稳定性;总体结构方案设计、系统结构集成技术设计。
需求专业: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跨空间结构设计、车辆工程、力学分析
(八)工艺类岗位
1电子装配工艺师(硕士)
岗位职责:制定印制板组件及整机电子装联工艺流程;开展新器件、新产品电子装联的工艺技术研究;开展表面组装技术(SMT)研究;电子装联工艺设计、SMT工艺设计。
专业需求:电子封装技术、电子工程、电子装联技术等工艺相关专业。
2机械制造工艺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开展复杂产品自动化精密装配工艺技术研究,参与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对新产品结构装配过程进行仿真,制定并优化装配工艺流程,设计装配工装。
专业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承担过机器人自动化装配技术研究的课题(省部级以上的课题);能熟练应用软件进行三维模型虚拟装配与仿真等相关工作;
3微波工艺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组件生产线的工艺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电路)、微电子技术、微波与固体电路专业(有工艺基础的优先)。
(九)计算机专业类岗位
1雷达系统软件总体设计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基于Windows/vxWorks/Linux等多平台实现数据处理、 算法实现、设备控制等功能;QT平台化系统建设,雷达主控软件、显控软件、作战软件系统研发。
专业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方向相关专业
2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工程师(博士/硕士)
岗位职责: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及规划;信息系统硬件架构各组成部分选型、开发及布局;小型应用系统开发;信息系统软硬件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健壮性测试等;系统联调测试;信息系统安全评估。
专业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方向相关专业。
(十)热物理专业类岗位
1雷达系统热设计师(博士)
岗位职责:微系统热控设计与试验测试研究;空天基雷达热控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专业需求:工程热物理等专业
(十一)下属分公司招聘岗位
1微波电路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微波电路综合设计、天线设计、信号处理系统设计、EMC滤波器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2 SOC设计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SOC器件研发设计与工艺,SOC系统服务整改。
专业需求: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3电磁兼容设计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电磁干扰及抗干扰系统设计,电磁兼容系统设计及论证。
专业需求:电磁兼容方向相关专业。
4功率激光器设计工程师(硕士)
岗位职责:功率激光器总体设计。
专业需求:激光专业、能量光子学相关专业。
5微波系统工程师(分公司成都研发中心)(硕士)
岗位职责:微波电路系统设计、仿真、验证及调试工作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电路方向)
6微波工艺工程师(分公司成都研发中心)(硕士)
岗位职责: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组件生产线的工艺设计。
专业需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电路)、微电子技术、微波与固体电路专业(有工艺基础的优先)。
五、联系方式:
北京市142号信箱203分箱26号 邮编:100854(请注明简历)
E-mail:23zp@sina.com 主页:.cn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悠久的辉煌历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组建于1958年,是航天系统雷达中心骨干研究所。二十三所有着辉煌的历史,历次国庆阅兵均有二十三所的大型设备受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击落美国U2间谍机而震动国际社会的“红旗二号”,到为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进行跟踪定位的“回收一号”测量雷达等诸多产品,都出自二十三所,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重要研制任务。先后共获得42项国家级成果奖,400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最高级的奖励有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多项。
雄厚的研发实力:二十三所现有从业员工2600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600余人,拥有一个研发总部和三个试验、生产基地。下辖14个雷达专业研究室,拥有装备完善的大型天线测试及雷达试验场、有大型的微波暗室、先进的CAE中心、精密测试中心、数控加工中心以及一流的铁氧体、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等设计生产线及声表面波器件(SAW)生产线,拥有完备的各类先进仪器和设备,是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和一级档案管理单位。同时二十三所还是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广阔的研制领域:二十三所研制生产领域以雷达为主,覆盖雷达、广播通讯、地面卫星站、综合电子系统、电子对抗、特种器件等领域。在雷达系统方面,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化、专业化的良好发展格局,产品遍布精密跟踪制导、精密跟踪测量、情报警戒、气象、空及交管雷达等领域,并已经发展成地基、车载、舰载、星载、机载等多种平台和制导、SAR、ISAR、InSAR、MIMO、分布式、激光等多种体制。
优越的地理位置:二十三所位于北京市五棵松(西四环与长安街交界处),毗邻五棵松奥运场馆,附近有丰富的生活、教育、购物、休闲场所。
众多的发展机遇:二十三所正值高速发展时期,各个专业和岗位都需要大量人才,新员工入所后会有完善的培养计划,在专人的带领下逐步独立开展工作,并尽快单独负责研制任务。
丰富的专业空间:任何一个理工科专业的学子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二十三所所需专业几乎囊括理工科的电子与信息类、机械类、电工类、材料类、仪器仪表类、航空航天类等诸多专业。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各个方面人才都能在这里大显身手!
完善的职业路径:二十三所产品覆盖军品、民品、军贸,产品涵盖覆盖雷达、广播通讯、地面卫星站、综合电子系统、特种器件等。诸多的研发、调试、管理领域、顺畅的横向流动机制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发展平台。
细致的人文关怀:二十三所有顺畅的沟通机制,为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并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
其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