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课题交流研讨会于2016年9月9日在巴彦淖尔市顺利召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阳、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互联网教育委员会理事长罗凡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乔爱玲、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青、市教育局副局长董树民、市教育信息中心、市教研室、市职教中心、七个旗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电教站长、课题学校等相关人员160多人参加了课题交流研讨会。会议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张铁良主持。
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课题交流研讨会于2016年9月9日在巴彦淖尔市顺利召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阳、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互联网教育委员会理事长罗凡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乔爱玲、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青、市教育局副局长董树民、市教育信息中心、市教研室、市职教中心、七个旗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电教站长、课题学校等相关人员160多人参加了课题交流研讨会。会议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张铁良主持。
市教育局副局长董树民首先致欢迎词,并就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做了介绍。他说:近几年,巴彦淖尔市大力倡导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在三通工程建设方面,全市144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其中以百兆光纤入校占学校的59%;全市3242个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网络空间开通率为65.8%;学生空间开通率为36.24%;全市4个教学点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和资源开足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2015年启动了自治区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工程,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在已有多媒体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一次性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全市144所中小学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任务。本着边建设边培训以应用为主的总思路,把此项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推广应用上狠下功夫。2015年11月,全区教育信息化暨规范办学行为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成功举办,这既是自治区领导对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有力鞭策。在两平台建设方面,一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完成了学生学籍、教师人事管理等数据填报工作,并结合巴彦淖尔市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了巴彦淖尔市中考网报志愿(蒙汉授高中、职业高中)、成绩登统和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在自治区内率先开展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二是搭建了巴彦淖尔市--旗县区--学校三级本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蒙汉文版),收集各年级各学科名优教师的优质课、示范课、课件、教案和习题等数字资源,开辟了一条本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子。在应用方面,积极开展电化教学能手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等竞赛活动,以此为抓手,关注资源传播途径,推进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整合同频互动课堂专用教室、录播教室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让互动教研、互动教学、在线听课、评课和远程电化教学能手赛等活动在这些平台上各显其能,形成应用常态,发挥其最大效用。彻底转变重建设轻应用的传统观念,在应用上作文章,在应用上花精力,解决不想用、不爱用、不常用的懒惰思想,着力打造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阳做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研观和资源观。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的同时,将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希望教师能够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发布更多的教学资源,创新教研与教学模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挖掘出更多的优质的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知识传播与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乔爱玲、李青两位教授分别就翻转课堂以及教师网络研修案例介绍和慕课/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质量保证-教师在线研修进行了讲座,并围绕课题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如何把握课题研究重点,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结合当前在线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市教育信息中心杨慧河副主任、临河区三完小杨百凌校长就承担课题以来课题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最后,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张铁良作了总结,对本次会议成功召开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样好的课题落地巴彦淖尔市,是上级部门对市信息化工作的支持与厚爱,相信本课题在专家引领、团队协作下一定会在该市生根、开花、结果。
本次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教授的讲座、课题学校的情况汇报,启迪了广大教师的思维,对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与会代表对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对下一步课题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将对全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生深远影响。
淮安校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