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关注浙江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你尚未关注,请长按文章下方二维码关注或者点击标题下方浙江教育报关注我们。
权当一份“成人礼”吧
六月里的这场“飞雪”与其说是压力宣泄,不如说是毕业狂欢,用惊悸的、刺耳的、仿佛挣脱了枷锁的撕裂声来宣告一种生活的结束。
所以在有些人看来,厦门市教育局日前下发的那则《关于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多少有些不解风情。该通知强调,“高考临近,近日个别高中校组织学生以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考前压力,并上传视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要弘扬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营造良好的备考环境,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那些爱书的人来说,把书籍大卸八块绝对属于焚琴煮鹤、斯文扫地的举动,因为他们撕扯的不是纸张,而是知识、思想、文明与传统。将书本变成漫天纸屑的过程中,学校已经不配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场所,而亲手绞杀它们的学生也应该被统统赶下“读书人”的圣坛。在这个圣坛上,有诸如司马光、李清照、陆游、王世贞等很多嗜书、惜书如命的大家。
虽然“禁撕令”看上去具有强大的正当性,但我们其实也明白,高考前的撕书更像是一场游戏、一次情绪的火山喷发。它与醉酒、失态、爆粗口等没什么两样,而谁没有年少过、轻狂过、荒唐过?在一个懵懂、冲动、怎么也说不听的年纪里,做点稍稍出格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仔细想想,撕书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严重的后遗症与传染性,撕了也就撕了,别再大张旗鼓地去拷问他们的“三观”。
是啊,这是一群从小学开始就直直地奔着高考而去的孩子,十几年如一日,眼看马上到了终点,被压抑太久的青春确实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而推翻、撕碎统治与镇压自己多年的那些书籍,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它们拉下来,进行百般地亵渎与蹂躏,或许是最直接、最叛逆、最吸睛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就是要向这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大声宣告:“你们要我读书,我偏偏就撕了它。”
既然摆脱不了被安排的命运,既然无法阻止一场接一场自己不喜欢的考试,那么张狂一次、轻慢一回,将那些看起来有用实则无趣的书本全部碎片化,以埋葬和祭奠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可能再合适不过了。那一刻,他们心理上自由了,精神上胜利了,完整地行使了作为公民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而书恰恰是学生为数不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财产之一。
不妨从落英缤纷的纸屑里去找找吧,看看有没有金庸的《笑傲江湖》、刘慈欣的《三体》,有没有韩寒的《长安乱》、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被他们热烈追逐的作家及其代表作一定享受了包书皮、签大名、藏枕下、时时看等各种优厚的待遇,至少不会有粉身碎骨、惨遭践踏之虞。如果你也曾卖过、扔过甚至拿书当过火引子,那么就不要轻易苛责学生们的撕书行径,“五十步笑百步”有意思吗?
从情感上,我不赞成拿书来减压泄愤。再不济,它也曾与你朝夕相处,见证与共度过一段寒窗苦读的日子。而且当我们老到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还能从尘封的书本里、从那一钩一画一个墨点里找回青涩的记忆,发出会心的一笑。但我也体谅撕书者的苦痛和郁闷,从阅读与学习中找不到快乐的他们,也许撕过之后,就能卸下包袱,对今后的人生路有了崭新的认识。
不破不立,就权当是他们献给自己的一份“成人礼”吧!
微信号:zjjybwx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浙江教育报”
淮安青少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