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的困惑反映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断层,与社会衔接的普世价值观培养、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严重缺失。
我高考当年的政策是先填报志愿,那时我申请了北外英语专业,除了英语,我一无是处,属于别无选择。
还好,这种选择也算是兴趣出发。喜欢英语是从初中开始,我的启蒙导师冯老师,26年前就鼓励我们在英语方面多听、多说,她经常带大家去语音教室上听力课和口语课,她的教法到现在仍然是先进的,这种超前的意识一直激励我用英语交流。
当然,兴趣对口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最好能大致了解报考专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我总是为我爱人惋惜。她本科学的是法律,这个专业并不容易,而且后来的职业发展证明,学法律这行的,首先要求是市场营销的行家里手,在国内叫“会来事儿”,会拉关系。听律师事务所的同学说,干这行,先得找“案源”。
在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友会上,二三百人的大场面,我估计得有至少三分之一是学法律的校友,他们频繁而疯狂地与他人攀谈、交换名片,不知道是不是律师的职业病,希望把每一分钟都变成钱,钱的来路。
我爱人和我一样,都很“宅”,做营销够呛,所以报法律专业确实不合适,这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纯”技术活儿。
而女生报考英语专业顺理成章,我的中学、大学的同学里,英语好的大部分是女同学。所以,我经常对我爱人说,“你虽然嫁对了郎,但还是入错了行,要是当年报上外(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在肯定……”
报志愿的困惑反映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断层,与社会衔接的普世价值观培养、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严重缺失。
我总觉得,如果能尽早地告诉中学生、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生活节奏、心理要求之间的关系,认清专业、行业的“本质”,可能填报志愿时就会更理智。
以财会专业为例,我想再讲讲我爱人的经历。她在“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起起伏伏让我很有感触。
一方面,这样的外企体制下,员工可以按部就班地加薪、升迁,激励机制非常完善,而且工作背景有利于“跳槽”,比如进入“甲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企业客户)。
但另一方面,她又要同时处理很多客户的服务项目,承受近乎疯狂的工作强度,每天可能都要工作到深夜12点才回家。
在职场中,勉为其难是最让人挫败和沮丧的。如果我们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能不会过早地陷入到工作、生活、心理的瓶颈期。
淮安青少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