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青少年心理健康

如何走出“心理疲劳”之怪圈?


时间:2016-12-05 04:25:25   编辑:淮安教育网

“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我的心理状态却越发不稳定了。信心与动力都很难持续,动不动就自我怀疑,动不动就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周围的同学越是认真学习,我就越是觉得压力很大,心急如焚,却难以集中精力深入地学进去,经常对着习题发呆。每天晚上一边玩手机排遣苦闷,一边痛苦绝望恨自己浪费时间不争气。”

这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内心独白,很典型地反应了高三学生面对持续的压力时的无助、焦灼,还有在学习上的彷徨和倦怠的心情,我们称之为“心理疲劳”。

他们的状态通常如下:

1.压力大,不敢放松,不敢好好休息。

2.如果“放纵”自己,睡一个长觉,或者“不务正业”地干点别的,就会充满犯罪感。

3.为了减少犯罪感,就选择时时刻刻都在做跟学习有关的事情。

4.可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学习,对着书本,却学不下去。脑海里一团杂乱,最后或者在胡思乱想中精神颓废地度过了一晚,睡前觉得自己没救了;或者干脆玩游戏排遣苦闷,一时快乐之后,更觉得空虚与犯罪感深重,更恨自己。

其实,很多学生“疲劳学习”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准备学习了,可是却不知道从何学起”。有类似心理烦恼的学生应该意识到,与其一味地责备自己,充满内疚感,不如着眼于“怎么办”,用具体的操作办法来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把自己从“心理疲劳”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养成做学习计划的习惯:越具体越好

1.为何要做计划?

高三生活比较单调,每天上课下课,下课上课,我们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学校的安排来进行。

可是一旦到了晚自习阶段,或者周末在家,那就麻烦了:坐在课桌前,大脑空白,也不知道学什么好。拿起一本语文练习册,翻两页,没耐心;换一本数学的,再打开,心情烦躁,又盖上;换英语吧,写一会,又想起明天要考语文,还是换回语文吧……这样一折腾,半天过去了,内心更烦了。

这种状态出现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给自己安排好时间,做好计划。假如事先已经计划好了这个时间段学什么,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时间一到,坐在课桌前,拿起计划表,哦,现在要完成语文练习册第20页那一套题目,好的,那就开始吧……

2.计划如何做?

一般以一周作为考虑周期,具体安排每天除上课之外所有时间的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计划一般以30 分钟或1 小时,或2 小时作为一个时间段。计划越具体越好。不要只是简单地写“学语文科”、“学数学科”等,不具体的表述,起不到指引作用。建议改为如下示例:

“6:00pm-6:30pm 完成语文某练习册p20-21 上所有题目”。

“6:40pm-7:00pm 抄写单词表unite 1 所有单词,两遍。”

计划安排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这个时间段该做什么。

虽然计划是每天做,但现实操作上往往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有时候会发现虽然自己效率还不错,但还是没有办法完成计划中的所有任务,这也没关系,只要本人觉得时间充实就好。在制订计划时,人们容易高估自己的效率和状态。做计划,是为了指引。

管理时间:用“番茄工作法”

简单来讲,“番茄工作法”就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集中精力工作25 分钟,休息5 分钟。这种从国外传入,流行于白领职场的时间管理方法因为使用的计时器形状像番茄而得名。

对于高三学生来讲,假如学习状态不佳,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番茄工作法的精髓不在于25 分钟这个时间跨度,而是在于这25 分钟里面如何做。在这25分钟里,学生将自己处于一种“戒严”状态:不跟别人讲话、不跟别人借文具借资料、也不搭理任何人,不喝水,不起立,不东张西望,更别提玩手机了,要求自己严格伏案做计划中的事情。等过了这25 分钟,才起来休息5 分钟,喝喝水、说说话、动一动、望一望。5 分钟过后,又是一轮的投入。

高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一般是超过25分钟的。番茄工作法25 分钟的时间限定适合于比较难进入学习状态中的人。慢慢适应以后,这个时间段可以延长一点,45 分钟、1 个小时、2 个小时。当然,时间段延长,对应的休息时间也要增加。

学不进去怎么办:从简单的事做起

上面说到用“番茄工作法”,将自己“戒严”起来后,有些同学会说:“我还是学不进去啊!注意力没法集中啊!”是啊,形式功夫做足了,可是大脑就是没办法好好开工,怎么办呢?要是任性发呆,等会又不知道会想到哪里去,赶紧让自己手头有些事情做吧。这个时候,可以挑简单的、脑力劳动强度最弱的,几乎就是手工劳作的任务来完成,比如:抄单词、抄错题到错题库里。纯粹就是抄,不要求动脑记忆,有抄写这个动作即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脑做热身运动,在抄写的过程中,大脑被唤醒了,学习状态提上来了,那就按计划表中的事情开始学习吧!

当然,在每天的计划表里,可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一些运动时间、娱乐时间、课外阅读时间,在这些时间段里,投入地玩,尽情地放松,不用惦记着复习,也无需充满犯罪感,这本来就是应得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赶路。

“高三”是一段同学们不断超越自我的旅程。学科知识也许有一天会被遗忘,但是经历这一年的磨练,同学们学习到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计划与执行力等,却是人生一辈子的财富。(吴坤婵)

本文来源:招生考试报

图据网络

( 招生考试报微信号:zsksbwx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招生考试报”

淮安青少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