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补习 直播帮您】点知教育让你完美对接高三,资深名师讲解高考热点知识点~下载点知教育App在线观看~或加QQ群572691324
“每晚翻来覆去地做梦,梦见考上了,醒来还是笑的;梦见考不上,醒来一枕头眼泪。”
在复读班学习了四个多月的小杨,这样描述自己的紧张情绪。
生活中,和小杨一样,正在复读的高考失利学生还有很多。复读,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前途未卜的挑战,对于每一个家庭,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尽管如此,每年大批学子还是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断然与悲壮走进复读课堂。
青春能有几回搏,很多人为了圆大学的梦想,不惜再复读一年。但当这种认识成为一种思维习惯的时候,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复读,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果走出个体利益的狭隘视野,站在全社会的视角来看,高考复读热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已经到了必须引起我们警醒和反思的时候了。
高考复读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只是火热的程度不同而已,为此,笔者选取高考复读现象较为典型的湖北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复读热”愈演愈烈:往届生比例与高考报名数“逆行”
●“复读热”已影响了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高考报名总人数逐年下降,往届生所占比例却在增加。
“能考取武汉大学,时间非常难得的事情,怎么会放弃呢?”武汉大学招办统计发现,该校2010年有63名学生没有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虽然,全国高校中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生录取不报到,但均未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的比例。武汉大学此次录取而未报到人数不多,只占0.76%,但武汉大学还是联系到了这63名学生。据了解,除部分学生明确表示要出国外,其他学生则嫌专业不好或发挥失常以期来年报考北大、清华,选择了复读。
武汉文科考生小潘今年考了550分,高出湖北省文科一本投档线20分。但在高考前两个月,小潘就与家人提前达成复读一年的一致意见:非重点名牌大学不读。没想到“预言”成真,只好委屈小潘在苦战一年。
什么样的学生会复读?湖北省仙桃市某知名复读学校负责人介绍,一是少数一本线上的高分学生,选择复读大都是主动的,目标是明年考北大、清华等名校;二是发挥失常、不甘心进入名办学校或高职高专学校的考生;三是对被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复读重新选择。
专家表示,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命题模式对进行大规模反复训练的考生有利,所以一般而言,复读生会比应届生考得好,而当前的高考招生政策并未对复读生做限制。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往届生占湖北高考报名人数的比例呈上身趋势,分别为15.69%、16.79%、17.85%。“在考试方式没有根本性改革之前,复读现象会一直存在”。
事实上,“复读热”,已经影响到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招录工作。
“学生已经在大学课堂学习了,高中老师还打电话鼓动回去复读,可能就是为了明年冲击二本。”浦北娟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高职院校的领头羊,今年常规录取线达到482分,远远高出三本理科的400分,比二本理科的506分低24分。“部分录取的学生被高中老师动员回去复读,可能就是为了明年冲击二本。”浦北娟说。
据了解,因录取新生实际报到人数不足,湖北几所生源从来不愁、基本不用参加补录的知名高职院校今年首次参加补录。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招办负责人用“始料未及”形容今年的生源缺口,据了解,该校今年补录计划为400人,录取未报到的学生中,八成选择了复读,其余则选择或读自考,或学技能,或外出打工。
综合考虑算细账:选择复读要注意风险量力而行
●选择复读要谨慎,不能只看到成功案例,还要综合考虑时间金钱等成本。
●通过复读,成绩提高50分以上的有20%,提高0—50分的有60%,退步的有20%。
杨玲(化名)去年高考分数比湖北省一本线高出整整50分,但离清华大学在当地的录取线差一大截。她最后选择复读。
复读的日子里,时间被分割成若干没有空隙的小块: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刷后5点半之前赶到教室开始晨读,六点半吃早饭,十分钟内吃完,回到教室继续早自习。从8点十分开始,上午4节课上到11点50分,课间操也省略掉,下午2点20分上课前的两个半小时是午休时间,但杨玲从没午休过,午饭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然后回教室自习。
下午接连四节课,5点50分下课后到6点30分听力课前是学生吃晚饭、打开水、洗衣服的时间,杨玲说,这是大家一天中最放松的时间段。晚上6点50分开始的晚自习连上3节课,9点30分放学。杨玲一般在教室里学到十点关灯时间,带着书本回家,学习到11点才睡觉。
“复读时和高三时不一样。”杨玲说,高三时学习累了躺下就能睡了,而复读的这一年,闭着眼睛一页一页想着课本上的内容,往往想很久才能进入梦乡。
这样的节奏非杨玲独有。武汉一所民办学校,笔者看到了这样一份备考计划:每天14节课,作息时间为早上6点 20分到晚上10点30分,每周上课六天;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班主任专任专职,全天候督导学生;按入校成绩分班,分层次教学;实行周考,月考。周考为单科考试,月考包括学校月考,武汉市统一调考,武汉区统一调考,湖北省八校联考等。
程序化的生活已经很枯燥了,海量的学习任务则更加考验人。河南省2009年理科状元庞博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复读一开始,我就在课桌旁边铺上一张报纸,高考前,上面的卷子堆了半米多高,比第一年参加高考时,做题量增长了一倍。“
“什么叫题海战术,哪个复读生不是这样?“庞博说,有一种巨大的焦虑感每天如影随形。“开始复读时目标就是考清华,但越复习越觉得没底。”他说,复读后才明白什么叫心如止水——除了高考,心无他念,这是应届高三学生难以做到的,“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高考到底有多残酷。”仙桃市鈣洲中学一位老师介绍,在他班上,有复读了4年的学生,“我对学生的执着很敬佩,但名校的好处与四年时间的成本比,很难说到底值不值。”
无论是自己主动提出复读,还是父母要求复读,复读生在心理上都有种挫败感,如调试不好会影响复读效果。中国社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多年来研究复读生群体,曾以北京市4万名应届生和复读生为对象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复读生的心理问题比应届高三生大很多,一半的复读生有强迫倾向、焦虑倾向。
“考生和家长不能只看到成功榜样,而对失败案例视而不见。”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华中师大一附中心理咨询师伊邓安认为,600分以上的考生本来可以选择一所不错的大学,却仍要复读谋更高分,从时间、金钱、青春多方面衡量都是浪费,而450分以下的考生选择复读,即使提高50分,仍只能在二本,三本上下,再次选择的变化不大,“当然,那些确实考砸了,经过复读获得更高分数有相当把握的学生,应该再试一次。”
“复读给孩子和父母的压力都很大,没人能保证下次高考一定能‘多收三五斗’。”仙桃鈣洲中学一位资深教师透露,高考复读结果2:6:2的比例即通过复读,成绩提高50分以上的有20%,提高0—50分的有60%,退步的有20%。一般来说,理科生提高的幅度大于文科生。
名校情结从何来:攀比心理和状元崇拜推波助澜
●社会对于高分和名校的片面理解,是复读热潮的一大推手。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复读,但应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不能盲目追求名校。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复读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在那个高考如独木桥的年代,参加复读的几乎都是高考落榜生,复读的目标就是能上一所大学或中专读书。而现在,仅仅有学上的需求已过时,质量型的高校品牌化“消费”时代已来临。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说,随着高校扩招,上大学变容易了,考生的期望值提高,反而出现成绩好的学生选择复读的怪现象,越来越多的高分生“择名校”,加入到复读大军,目标锁定少数几所名牌大学,相比以往,现在高分复读、高校学生“回炉”复读的现象有所增加。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复读,但应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不能盲目追求名校。”
“攀比心理和状元崇拜助长了复读热潮。”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今年七月曾表示,现在的考生考上了三本想读二本,考上了二本想读一本,一本录取了又想读名校。。。这样的攀比心理导致复读人数增加。此外,近年来高考状元不时以复读生身份出现,,状元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复读之风。据湖北省招办统计,今年该省理工类600分以上的考生,有28人主动落榜(拒绝调剂到其他专业),其中部分考生就是“非北大清华不读”,打算复读。
需要决定供给。一些复读学校开办了专门的“冲刺北大清华班”。一些复读学校的广告宣传,也助推了考生复读的冲动。一所复读学校在宣传中举例:一名复读生复读一年,成绩提高了207分。在缺乏完善的制度要求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部分复读机构过分鼓吹和炒作考生复读,势必会导致“复读热”愈演愈热,还无形中助长部分学校招生时“拿分说是”借机敛财的歪风。
“社会对于高分和名校的片面理解,是复读热潮的一大推手。”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博士邵士权表示,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期望效应,用来说明期望的高低对行为的影响。在复读之风盛行的时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模式化的高期望对应着高分数,而高分、名校对应着高能力,好前途。在此语境下,很多考生将理想定为高分数、名牌大学,至于以后的人生,往往停留在社会期望的简单勾勒中。但即便如此,所谓的高分数、名牌大学也仅有少数应届生能够如愿,更多的学生只能通过复读去完成。
对此,湖北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坦承,“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一定比考上武大华科的孩子有出息?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话虽这么说,但若没有“x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来烘托,质量再高、再理性的名校校长们,也难以回应公众的质疑。
在北京大学招办副主任舒忠飞看来,造成高分复读现象,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有关系,“学生对于优质资源的需求超过了高校能够提供的。”当然,北大也注意到了高分考生复读现象,2009年该校发布的自主招生计划简章中,将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这表明北大并不鼓励学生因为追求考取北大而复读。”(整理自网络)
【看微课 上点知】扫码看微课,就在www.dz101.com
淮安青少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