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留学

范海涛、于浩洋:留美的三大问题她们怎么说


时间:2016-04-28 16:44:43   编辑:淮安教育网

出国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场绚丽的突围,突围出熟悉的国内教育,走进另一个文化全然不同的国家。然而出国留学光鲜的背后,也同样蕴含了巨大的自我挑战。进入大学后该如何选择专业呢?普遍中国留学生都会遇到的语言障碍,又该如何克服?中美教育上的差异会不会让留学生难以适应?《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的作者范海涛对话环宇鸿泽咨询有限公司CEO于浩洋,就赴美留学的三大问题与现场的职场精英与准留学生进行交流。

1.本科专业应该如何选择?

很多准留学生都很关心本科专业在未来人生中所承担的分量,担心选错专业入错行。其实本科专业更像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过程,与未来的就业并不是百分之百相关的。本科的作用,更多的是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一个未来能在工作坏境中全面发展的性格。与过去严苛的根据成绩和专业招收人才不同,现如今的公司更多看重的是应聘者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求学过程中做过些什么。比起一个在大学期间没有实习活动的传媒学生,媒体公司或许更愿意选择一个简历丰富,积极参与学生会活动的工科生。

而关于专业的选择,当下很多家长和准留学生都将目光放在了现实因素:这个专业好不好找工作?毕业起薪是多少?对此,两位专家建议兴趣应该成为首要考虑因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毕业后将专业素养同兴趣爱好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过程才是对一个人过去和未来最好的延伸。

2.如何克服语言障碍?

此外,语言障碍仍然是大部分留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出国前大部分留学生都接受了较长时间的英语训练,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等客观因素,留学生出国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而如何克服“说不出”的关键,恰恰就是尽量地“说出来”。不耻下问是中华美德,却是很多中国留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去做的。而事实上,外国人是很乐意用他的角度去为你解释一个单词甚至一篇文稿的意思,因为在求解的过程中,对方感受到的你坦然真诚的交流。相反,如果留学生一味地用沉默来掩饰自己语言方面的短板,反而会让外国人无法了解你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地疏远你。

而另一个克服语言障碍的方法,就是阅读当地的报纸杂志来补充自己的信息量。这里所谈到的“语言过关”,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能在国外点餐问路。真正的克服语言障碍应该是在谈到深入话题能够迅速反应并且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时候,语言所涉及的就不仅仅是单词字句,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所以,多读多说是克服语言障碍的主要方法。

3.如何适应中美教育的差别?

谈到中美教育的差别,两位在留学领域都颇有建树的老师都给出了相同的见解。中国教育对于应试能力的要求给中国小孩养成了“老师说,我来做”的学术习惯。很多留学生在入学初期都会担心自己做的项目写的论文不是教授喜欢的,于是就不断地去找教授询问教授的个人喜好和建议。事实上,在美国不论是大学里的教授,还是未来工作的上司,他们都不会给学生或者下属一个特定的模板去完成一个作业或者项目。他们所感兴趣和看重的恰恰是学生或下属的创意思维。教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彼此交流各自独立的想法,并在交流过程中收获新的灵感,是在美国学习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业和项目负责。而这种对自己负责的独立态度,不仅仅表现在学术工作上,在个人生活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国外大学很多生活上的事务,包括续签签证,交学费等,都是由学校系统自动发邮件提醒的。除此之外,教授和国际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会另行提醒,所以你没有做就是你的事情,不会有别人来替你负责。

尤其是在出国留学生日渐呈现低龄化的当下,如何让孩子在出国前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很多家长都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出国前给孩子灌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对自己负责”的概念,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帮助准留学生们更好的适应出国后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