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留学

成长故事|昨天登上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的首位大陆学生——何江


时间:2016-05-28 09:56:49   编辑:淮安教育网

编者的话:以优秀毕业生代表的身份致辞毕业典礼,可以说是哈佛学生在校内可获得的最高荣誉了。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上午10点,作为哈佛2016年优秀研究生毕业生代表演讲的正是何江,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何江出身农村,他想以自身成长经历向世人证明一个观点,那就是,当今社会,读书求学依然是改变命运、突破阶层的重要途径。

进入哈佛硕博连读

o

何江本科阶段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的是生物专业。准备出国深造时,他申请了生物行业最发达的美国,并在多个offer中选择了哈佛。被哈佛录取对于何江来说,只是“水到渠成”,因为他成绩优异,有专长,有底气。他说,“我非常喜欢这个领域,而哈佛刚好看到了我对这个领域不一般的热情。”

哈佛打开了何江的眼界,让他更加看清了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硕士毕业后,何江继续申请了哈佛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说,“当你发现你研究的领域是全世界最前沿的,你的一个举动可能会影响到世界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才是持久的。”

何江认为,能够提供更多资源和平台的大学才是一所好大学。何江说,在哈佛的六年,每天都能听到来自各个行业精英的演讲报告,在校园里随便走走都有可能碰到诺贝尔奖得主,这种环境促使自己努力向他人看齐,也更能激发出创造力和魄力。何江说,“大学重在育人,把各种优秀的人聚在一起很容易碰撞产生灵感火花。”

与上百名申请者竞逐演讲机会

o

作为首位登上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学生,何江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起初,他也因为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以及没有太多的演讲经验而有些胆怯。在美国教授的鼓励下,他坚定了决心,因为他想让美国大学生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何江用了两周时间,准备好了第一轮筛选所需要的科研成果和演讲稿件。很快,他知道自己通过了初选,于是马上开始了后面的准备工作。何江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和教授帮忙修改稿件,并接受专业演讲老师的指导,他的勇于尝试让他进步迅速。最后,经过三轮选拔,他为自己赢得了这次机会。

哈佛历届学生演讲者大多来自文科学院,而这次何江打动了评委,可能是因为他提出的不同的理科视角。在演讲中,何江结合自己小时候在农村被毒蜘蛛咬伤而只能用火疗的经历,反思了先进科技知识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平等分布,以及哈佛毕业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说,“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是作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

博士毕业前,何江回绝了年薪30万美金的华尔街工作,选择了去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是3D打印人体肝脏,进行疾病模拟,研究肝炎病毒、疟疾以及癌症早期检测。何江希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世界不同地方上去。

从“农村式英语”变“美式英语”

o

提到英语学习,何江说,自己早年说的英语是标准的“农村式英语”。到了城市之后,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巨大差距,下定决心要提高英语水平。他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坚持阅读英文版的《乱世佳人》,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书本旁边进行标注,反复理解。

到了哈佛大学以后,为了能多讲英语,何江争取到了给本科生当辅导员的机会。他经常主动用英语和美国同学交流,这让他的英语表达有了很快的进步。到读博士时,他已经可以用英语给哈佛本科生上课了。就这样,何江的英语从“农村式”转变为“美式”。

寒门出来的贵子

o

1988年,何江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小乡村。何江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经济条件也一般,却给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小时候,无论白天下地干活有多累,何江的父亲都会给他和弟弟讲故事,几乎所有故事的主题都是好好学习。何江后来才知道,其实很多故事都是父亲自己编出来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出路。回忆起以前在农村时的生活,何江说,自己多数时间都是和弟弟在屋里写作业或者自习,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去田间玩耍。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何江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

何江不仅有一位会讲故事的“严父”,还有一位循循善诱的“慈母”。何江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喜欢陪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母亲总是要求他们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自己听,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她还会跟他们讨论。何江说,来美国留学之后,感受到了美国的“鼓励文化”,才明白了正是母亲当年的做法,培养了自己今天的自信。

“现在的中国乡村逐渐流行‘读书无用论’,认为寒门很难再出贵子,这样的观点让我觉得挺无奈的。”何江说,“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那些还在路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坚持的希望。”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周成刚在路上”编辑整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二维码。

淮安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