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考研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时间:2016-07-10 08:09:20   编辑:淮安教育网

在教育学考研中,总是有很多碎知识点容易让你忘掉,今天勤思教育学考研网的老师帮大家把一些重要的比较碎的知识点,汇中了一下,供各位考生参考。

1.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及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等特点和规律。

4.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5.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的第三步为产婆术,也叫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6.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遗传素质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0.1902年晚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也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示范者角色(榜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12.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

13.现代学生观的内涵是: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应当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学生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部机制/内因。学生是责权主体,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看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14.师生关系的内涵: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市相互促进的的关系

15.课程的类型:

(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杜威);

(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

(3)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教育中,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5)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6)从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6.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8.直观性教学的贯彻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9.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24.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5.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26.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一)心理素质: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良好,兴趣广泛

(二)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三)知识素质:精通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教育科学知识

(四)能力素质:了解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

27.好的研究课题必须是有价值的;必须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必须是新颖、独创的;必须是可行的。

28.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促进发展。评价内容:综合。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特别关注:过程。

29、再碎点的知识点如下: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科举制度开始--隋唐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有教无类”--孔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因材施教--孔子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学不躐等”--《学记》

教学相长--《学记》

循序渐进--《学记》

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里斯多德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教育漫话》——洛克

《爱弥尔》——卢梭(法国)

“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白板说”——洛克(英国)

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教育即生活——杜威

“在做中学”——杜威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外铄论——荀子、华生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学而时习之”——孔子

“温故而知新 ”——孔子

“不陵节而施”——《学记》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导生制——19世纪,英国

“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考研是场持久战,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坚持到最后,取得最后的果实。

淮安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