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场战役以阶段性的胜利告终时,确实值得做一个总结,不敢说福荫后人,但愿尽力而为以助来者。我是一个跨考生,也是一个四战考生,我的生活从我选择踏上一条和本专业完全无关的路开始就不同了。
毕业两年多,我只工作过不到一年,而且放弃了本专业,选择了心理学领域。第四次考研,听起来并不吉利,对自己来说也是最后一次尝试,结果很惊喜:北大初试第五,政治73,英语71,专业课180。复试时我选择的是临床方向,最终顺利被录取。回顾考研历程,我体验过很多次失败,然后又重新振作,这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父母、朋友、勤思老师,还有不少陌生人,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记得一次吃饭时,我偶然听到一句话:如果一条路是你认为值得自己一辈子去走的,那走几年弯路又何妨?我们都希望人生之路可以平坦顺畅,但假使不能,也不要轻言放弃,走到一定阶段,很多选择都殊途同归,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把自己的生活捋清楚准备得更好再整装启程,也可以有梦想有目标就just do it,重要的是你对生活永葆热诚,那不管做什么,都会成为令自己和他人尊重的快乐的人。
图片04.png
准备资料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我们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就很好很有特色,有很多非常优秀又有趣的老师,他们帮我打开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和人本身,而这也是我考研的原因和起点。从大二开始我便经常旁听心理学本科的各种课程,包括几乎所有基础学科和其他颇具吸引力的选修课,比如訾非老师的审美心理学,朱老师的意象对话,心理历史学,方刚老师的性与性别,王广新老师的犯罪心理学,等等。关于择校,我一开始就瞄着北大去的,没有花费什么时间搜集信息和比较。选择北大有三个原因:一是北大心理学专业很棒,师资强,学风好,重科研,而我作为跨考生就是想有一个深入和专业的学习,也对科研比较感兴趣;二是北大是个综合性大学,除了本专业我还有很多机会来丰富和提升自己;三是北大在北京,交通方便,未来就业机会也多。简单总结就是专业—学校—地理这三个角度,重要性依次减低。
确定好专业和院校,搜集资料就很明确了。前期资料的准备就相当于读一本书的绪论,了解大致信息,然后将目标具体化,此时可以把各种信息汇总整理并记下来,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进入下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初试复习
1.专业课
对初试来说,专业课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通常专业课的复习分三个阶段或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都是看书打基础,时间也比较长,至少三个月。第二阶段看讲义补充知识,建立大致框架并自己整理笔记做总结。做笔记非常花时间,如果没时间可以适当舍弃一部分,只做重要的或内容纷杂的科目。第三阶段练习真题模拟题,继续补充笔记,背记知识点。第四阶段看笔记和背记知识点。
北大的考察科目共有十门:普心、实验、统计、测量、发展、社会、管理、变态、咨询。我是属于看的书比较多的人,但其实看多少书不用强求,我本身也是由于战线较长的缘故,下面是我的书单和每门课的详细复习方法(pS:不是一年内看的,是四年内):
①普心:《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以修订版为主,补充了第四版),《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
普心这两本每年都会完整看一遍,今年读《心理学与生活》时特意做了笔记,把里面提到的每个实验都按框架整理出来了。认知是把概念性的知识简单翻了翻;
②实验:《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心理学质性研究导论》
实验两本都是只看前面几章,但会看的比较细,每年都会看1到2遍。方法认真看过一遍,有些重要章节会经常翻出来看。40项研究认真看过一遍,看的时候每个实验都有自己注解,后期会挑出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带入框架写一下。质性研究只看了基础理论,作为一个补充。今年复习的时候我找了很多文献看,从4月份开始,每月看5篇左右(最后两个月会减量),每次挑2篇做很详细的笔记;
③统计:《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璨
这本书之前是每年会看一遍,看完一章练练课后题,但今年没看,因为自己整理了笔记,还特意做了一个融合实验设计的总结。然而从今年出题情况看,对统计要更加重视了,不确定以后会不会出计算题,至少得适当总结下可以出简答论述的知识点,比如今年的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范围,各种相关的应用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原理,方差分析的步骤等等;
④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
这本书完整的看过一遍,因为知识点不算特别多,整理了笔记,后期只看笔记和勤思讲义;
⑤管理:《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管理心理学》车丽萍
我是以《组织行为学》为主的,每年都会看一遍,但外国教材普遍体系散,所以管理的基础知识框架是按勤思讲义来的,讲义的优点是层次很清楚,重点也很突出。而北大初试题经常超纲在管理这块,两者结合效果比较好。不过作为几届考生,必须坦诚,不管你看多少书,你都可能遇到自己见都没见过的名词,适当扩充要保证质量,切记盲目,只追求阅读量不巩固基础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里强烈推荐《组织行为学》,不推荐车老师这本书;
⑥社会:《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乌合之众》
社会两本都认真且完整地看过,侯老师那本更是经常翻。社心比较有趣,实验也多,可以说是最能联系实际的科目,答题时感觉会很明显,提醒大家在答社心相关题目时都尽量举举例子。《乌合之众》算经典专著,是调节着看的,很小一本,偶尔用来跳脱出教材然后换换大脑并促进下思考挺不错的;
⑦人格:《人格心理学》许燕,《人格心理学》Jerry burger,《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
许燕老师那本书讲的很全,但是有点琐碎,Jerry的书内容不够全,可以两相互补,去粗取精,结合讲义进行记忆。人格本身框架就很清晰,重要的是每个理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物都能对应上,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荣格那本书也是调节着看的,却意外在复试时用到了。
⑧变态:《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张伯源,《异常与临床心理学》保罗贝内特
变态看钱老师那一本就够了,我每年都会看一遍,然后用勤思讲义上的补充知识做辅助。《异常》这本书在解释病因时比较偏生理,感兴趣的不妨看看,说不定复试时能用到;
⑨咨询:《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江光荣,《临床心理学》王登峰,《心理咨询师三级》
三级是因为我考过三级证,里面咨询的知识比较有用,比如今年就考到了MMpI量表。复习时我是以钱老师那本书为主,其他书和勤思讲义为辅,盘点出了各个知识点,但还是觉得不成系统也不够完整。幸好集训时的课程及老师的讲解帮我打通了这门课的脉络,使分散的知识能全部串联在一起,方便记忆。变态、咨询和人格三门课有一定重合度,可以总结下。这门课我个人认为重在理解,记住小标题和重点词,其他的可以在融会贯通后适当发挥;
⑩发展:《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谢弗
两本书都值得一看,但两本书在大章节下的内容也都挺散的,林老师那本稍好点。可惜的是有些内容林老师那本书里都是一句带过,所以发展我比较推荐以讲义为主。发展其实有两种框架,一种是按年龄,另一种是按发展的不同方面。可以在看过一遍书后自己做个总结。因为发展很多知识点很碎,需要正确地记忆,列表其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今年复习时,我因为生病中断了一个月,很不巧北大又给了考生们一个晴天霹雳——招生名额缩减。所以虽然看了不少书,我仍然缺乏信心,和勤思老师交流过几次,思前想后,决定报一个集训班。集训的模式类似于高三,而比高三更突出的优势是小班教学。我是11月下旬入营的,正处于自己整理笔记的时候,集训的课程和练习帮助我更有效率的完成了这个建立框架的过程。有几个老师的课讲的非常好,虽然只有一天或两天,但对于一些不太好理解的知识点,经过询问、探讨、类比和启发,会感到豁然开朗。集训期间的同学也能彼此鼓励和交流,共同进步。在这种积极奋斗的氛围下,借助全面的信息和资料,半个月有针对性的专业课训练可以激励你全神贯注去吸收和消化老师给出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良好的答题思路,由此能省掉一些做笔记的功夫,且有助于后期延续一个颇佳的学习状态。在这我也想再次对集训时的老师和同学表达谢意,感谢你们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2.政治
政治大概是三门课难度最小的,只要用心复习了就能有不错的成绩。
做模拟卷+时政总结+背大题
刚开始做分析题时可以先自己想一遍然后把答案抄一遍,形成答政治题的那种语感,然后再练习自己答题。时政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看几家,一般3个就是上限了,看太多也记不过来。背大题通常以肖四为主,今年我还用了20天20题,并自己结合时政做了一份详细的热点背记总结。可能人品好,这份总结最后压中了三个半大题和很多选择题的点。
个人技巧
关于日常:我很喜欢看新闻,用过很多App,推荐考研的同学用新华社的App,零娱乐,每天首页都是干货,虽然有点枯燥,但花个几分钟读一读说不定可以形成内隐记忆,也是种事半功倍的积累。
关于答题:答政治大题有个技巧是抄材料,毕竟普通人说话不是那个味道。适当抄一点材料没有坏处。
3.英语
英语的复习核心是做阅读,我前期以专业课为主,每天只做一篇,专业课第一阶段结束后,阅读变为每天两篇,隔天做一次精读,同时增加了其他题型的训练,也开始每天背30个单词。做阅读一直坚持到考试。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每周练两篇作文,总结一个模板考前多读一读。因为英语二不太难,攻克阅读即使英语渣也可以获得高分。
复试经验
今年北大复试取消了笔试,大概是因为已经借初试犀利地刷掉了足够多的人吧。故复试只有英语听力和综合面试。
1.英语听力
英语听力一共就10道选择题,出自三篇文章。留学生会把每篇文章读两遍,很多答案听的过程中就能选出来,比较简单。准备复试的一个月我下载了几个App,每天都会听40分钟。推荐扇贝、朗易思听。
2.综合面试
复试之前我用一个笔记本列出了所有要准备的东西,首先是自我介绍,中英文都写好每天背,然后根据自我介绍猜想老师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我也把自我介绍发给我一个读博的同学,让她针对我提问题,反复思考后用中英文写好答案每天读。我还找了一个英语比较好的朋友每天晚上陪我练一个小时英语口语。因为我选的是临床方向,所以书主要看了变态、咨询,实验、统计和测量把之前的笔记认真看了一遍。而实际的面试里也的确问到了不少我准备过的问题,北大复试成绩占半壁江山,千万不能松懈。
再重点讲一下文献的准备吧。因为我在北京复习,也已经毕业了,所以我看文献直接去国图。常看的期刊有:《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初试前主要看中文,什么内容的都看,中文论文也都有英文摘要,我会读一遍,积累一些专业单词。复试前开始有针对性的看,包括导师的,跟个人经历相关的,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还有前沿的,读的同时会做摘抄。英文的也会看几篇,但不会通读,只看摘要、方法和结论。在校生可以通过校内网下载文献,中文一般是知网、万方和维普。英文是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
3.面试问题
在这里我单独把面试问题和建议写出来。
①跨考生几乎必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放弃本专业,选择心理学。
②有工作经历的通常也都会被问到在工作中所学所知的东西。
③个人陈述和报名登记表都要认真写,自己写的东西也要多想想,因为提交的复试材料就摆在桌子上,老师们当场就在翻。他们也会根据个人经历提专业问题,比如我曾辅导自闭症儿童,就被问到了自闭症的症状,如何干预,病因,生理基础。
④实验、统计、测量是复试时最受关注的三门课,提问率很高,今年钟老师问了我一个本土化量表修订的问题,我正好看过他一篇论文与这个问题有关,可惜当时没认真看,所以答的不完整。
⑤面试时专业问题肯定会有答不上的,有的老师就是刨根问底让你答不上为止,而对于自己还做的不够的地方或回答不上的专业问题要表示下去会补充学习,这一点很容易在紧张时忘记说。我就忘了,提醒大家注意。
⑥注意礼貌、自信、真诚,努力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就好。
⑦勤思的模拟面试很有用,虽然正式的面试还是会紧张,但提前感受那种氛围,加上老师的指导以及充分的准备,是制胜的关键。
图片07.png
关于失败
失败两个字看上去似乎很刺眼,从失败到成功听起来好像又很励志。无论如何,当你选择了一条不易走的路,就注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可能感到焦虑和害怕,但那也许会使你对相关信息更敏锐,督促自己更勤奋,或者在矛盾与纠结中认识自我。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千言万语不过一句话:那些未曾击溃你的,都将使你更坚强。
1.为何会失败?
①盲目看书不总结:只追求量而不能保证质,是专业课复习的一忌。基础知识是首先要掌握牢固的。北大考察的科目本来就多,知识很丰富,所以要及时总结,不断顺应和同化,形成有效的认知图式。
②过于专注专业课,偏废了政治英语:要考名校,专业课和公共课都不能放松,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会更有把握。
③不了解不熟悉真题:这些年北大自主命题经常出现重复题目,如果你把真题吃透了,遇到一样的题就是白送分啦。
④专业名词叫法上的混淆:比如领导风格理论VS领导行为风格理论,目标设置理论VS目标管理,霍桑实验VS霍桑效应,刻板印象VS刻板印象威胁,它们很相似,但是并不完全相同。
2.如何避免失败?
①吸取经验,取精用弘
②认真看书,建立框架
③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
④吃透真题,掌握主观题答题技巧
⑤不要忽视公共课
⑥理解知识,准确记忆
絮叨的经验之谈最后,我愿大家都不会像我这样曲折,希望一战的同学一击即中、马到功成,再战的同学破茧成蝶、更上一层,祝福每个为梦想努力的你们明年都能金榜题名!
淮安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