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篱落专栏】
野火烧不尽及《野火集》
文|烟雨篱落(中学语文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教十五年,现居乌鲁木齐。阅世极浅,性情散淡,书从初一教到高三,不断往复,人从简单做到简单,单曲循环。崇尚教育自由,呼吁关爱孩子,愿每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因教育而绽放。)
有一次我讲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生突然大笑,我莫名其妙。这时一个孩子跟我讲:老师,你说的是春风吹不尽,野火烧又生。我说我说错了,但是这样说不可以吗?
看到龙应台的《野火集》,我觉得,这样说真的可以。
《野火集》出版已经二十多年,你可能不知道,但这把火不会灭。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的时候,总觉她文字里带着对人之宿命的理性认可,也带着对人之成长的无限深情。去年有次买书,恰好车停离书店门口最近的地方,免去肩挑手提之苦。我一下买得没收住,后面安慰自己,不就是半个月工资吗。在现代中国,读书人是既不幸又幸福的,不幸在于很多人不读书,不知道读书的意义,也看不起读书人。幸福的是,书较之其他,便宜得多。那一次买的书中,就有《野火集》。
有时候朋友来家里会问:你这么多书,都看了吗?我老实承认:我忙,没有都看,但迟早会看的。是的,多买书的意义正在于此,我可能忙得没有看,但一些闲暇的瞬间,我手一伸,就可以拿出一本没有看过的,一边惊叹,一边翻阅,一段旅程随时可以开启。我戏谑说,你问我这么多书看过没有,几乎等于问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都临幸过没有。许多书和三千佳丽存在的意义,就是随时有可能被看或者被临幸。你不备着,突然想看了才去找,可能找到了,心境也没有了,凭白浪费多少美好瞬间。
言归正传,我最近就被《野火集》迷住了,装在背包里,出门转一圈也带着,有时间就翻阅。
金刚怒目,满腔柔情,眼极冷,心极热。
在原载于1985年《中国时报》的文章《焦急》里她写道:
“指责我专挑台湾缺点的朋友,是个比我快乐的人。他可以站在渡船头,迎着河风尽情地去享受落日的感动,毫无保留地去爱那满天的彩霞。我望着波光潋滟,想的是水中多少雨已经含汞。望着河上如水上人家的采沙屋,想的是这些采沙商人如何把沙抽走,使得蚌壳没有附着的沙土而渔民要操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捞起一点点收获。想的是河底的沙如何淤积在河口,造成浅沙风浪,使小船出海有翻覆的危险。望着美得令人心疼的夕阳,我想的是,为什么这样的美景,我却必须站在垃圾的腐臭中欣赏?坐在杜鹃花围绕的阳台上,我想得是,那三条路正一条一条地干枯,好像有人在我的血管末端打了结,好像有什么病毒正一寸一寸顺着我的四肢蔓延上来——我想的是:
这个美好的土地,你正在往哪里去?
原谅我,我真的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因为我心急如焚。
可是,你不焦急吗?”
是的,不焦急,这是个提倡正能量的时代,你要说点什么体制的弊病教育的问题人性的丑陋就会立刻有人说:说点正能量的事情不行吗?阳光一点不行吗?很多人的心灵已经脆弱到不敢正视病弱的现实,急于渴望躲到貌似温柔明媚的正能量的怀抱里去,继续做一场不用醒来的梦。
读龙应台的文字,我想起庄子对人世真相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我有理由相信,庄子生前,也一定曾经是最不快乐的人;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情怀;想起鲁迅“一个也不原谅”的愤怒;想起契诃夫《套中人》中对套子的憎恶和对被套者的同情,如此等等,古今中外,智者多半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们实在是替我们忧愁着很久才会来到我们生活里的忧愁的人。是我们深夜沉睡着的时候替我们守护月亮的人,而我们,给予他们的,却是指责和不解。
关于标语和雕像。
她说:“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努力造出一句话来,然后写在纸上、涂在墙上,使我们在生活空间中想逃也逃不掉?他的动机在哪里?
人瘦并不可怕,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才冒充胖子。我们有社会问题与文化危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造个大铜像来自我陶醉,宣称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掌门人。”
想说的实在太多,除了直接引用,我找不到可以更为直接地传达对她的犀利与清醒,深刻与悲悯的喜欢的词语。
对于孩子,对于国家,对于某个人,我们的态度难道真的不应该褒贬共存吗?正如同光与影共存一样。心理学讲“无条件的接纳”,恋爱中的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些不是理性状态下的思维模式。无条件可能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必得我们的父母以及祖辈的任何一对夫妻只能在那个时刻相遇这个条件,变动一个,我们的生命将不复存在,这是偶然,也是条件。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必定在以后的柴米油盐的婚姻中大打折扣。所以,早早地看到问题,指出,并不是不爱,而是更深的爱。你有问题,我看到了,我希望你改,你改了,我高兴,你努力改也改不掉,我接纳,我喜欢。这种最终的喜欢,岂不是比看不到问题时的喜欢更为理性,更为深刻?
我不是要向谁推荐这本《野火集》,也很少向人推荐书。因为书正如食物,一个人的美味,另一个人可能会觉得味同嚼蜡。若是有人要我推荐,我会说,读那些没有国界限制,不被时间湮没的名作,因为人性和时间,是文字以及一切艺术作品唯一的试金石。
喜欢《野火集》,那是刀子经过病灶的疼痛与快乐。也希望藉此,我们能够认识到:看到问题,不是抱怨,而是实在希望更好。问题如青草绵绵,渐行渐远还生,春风吹不尽,野火烧又生,但野火不灭,总有烧尽的那一天。
(本文为烟雨篱落原创投稿)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