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现在去驾校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在驾校里,总是能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去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反观学校教育,为什么学生会开小差、厌学,很多孩子只有在逼迫中才能学习?为什么这些现象在驾校中都很罕见?我们来听听一位学车老师的体悟。
一直都在做教师这行,却很少从根儿上想过为什么人要接受教育这件事。近段时间参加驾校培训,工作以来第一次体会做学生的滋味,也给了我一个难得的视角,彻底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
在培训过程中,我基本上是精神高度集中的,非常认真,没有出现过厌学情绪,珍惜培训的每一分钟。而我所见到的其他学员也基本与我差不多,认真专注,不会时马上就问,生怕哪些东西会漏掉。
事后,回忆自己的学习态度,再联想到自己的课堂,同样是教育,为什么我的学生中总有一些不专注、开小差的?为什么会有厌学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努力备课,还有很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有很多孩子的学习行为都必须在逼迫中才能完成?除去成年人自控能力强等一些因素外,我发现驾校的培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基础教育学习的地方。
把“大理想”变成“小目标”,课堂学习要联系生活
学校有专门的教师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教学,有固定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而驾校的学员大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确定培训时间,再约相关教练,临时组成师徒结对学习。即使没有人督促,即使常常换老师,但学员们仍然会很专心、很自觉。我想,这是因为学员们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来这里就是要学会开车技能的,而培训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是照着这个大目标而设计。
而在学校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都非常不明确,我为什么要学?为了老师学,为了家长学,不学他们就会批评我,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心态。学习对我自己有什么影响,我想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我敢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思考过。不要以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个大问题如果不想清楚,孩子们的学习就很难专心。或许很多孩子有一些远大的理想,比如做飞行员、做科学家,但这个理想和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不做引导,他们也很少去想。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上,我们要更多地让孩子们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人,我将来想做什么,今天的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对他们的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这件事孩子们想通了,坚定了,在具体的学习上他们就会很自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驾校的学习目标制定得依然比我们好。驾校的学习目标往往都很具体,大目标就是在短期内学会开车,大目标下又有很多小目标,比如这几个小时要练起步,而这是学会开车的第一环,大小目标逻辑关系明确,让学员知道这一刻就是为大目标而努力。
再想想我们的语文课,有位老教师就说过:“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没什么影响。”就是因为语文课的每段学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的。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孩子们在不断达成中找到大的方向。
什么是有效的目标呢?我想到了自己的学车动力:学会开车我就能开车去办事了,这多好多方便!除了开车自身的快感外,能有用,能跟自己的生活发生联系才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一个知识点出来,除了知识本身有趣外,能引导学生就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或者将这些知识跟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就是一种有效目标!
比如,课文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非常突出,我就让学生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去描写班上同学,学以致用,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描写转给同学看或发到班级论坛上,让其他同学去猜自己写的是班上的谁。
能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学习就由一种不知所终的盲目行为,变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尝试着给每堂课以更多的目标和意义感,就能让孩子们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把“方向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驾考培训课上,驾驶人多数时间是学员,教练则处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全程几乎都由学员操作车辆,教练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引导。
而步入我们学校的课堂,静待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谁在握着课堂的方向盘,控制着速度——多数时候是老师。教师问题的巧妙设计,着实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学生的思路始终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的。
这也难怪,我们的课堂很大,有很多学生,不像驾校那样一对一;我们的教学任务都很重,而且都有进度要求,一堂课上跑题了,下堂课就跟不上了。好像我们能放手的都已经放手了。
但驾校学习还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能不能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把车钥匙给了学生,再把方向盘和油门、刹车也全给学生呢?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学生如果有了一种学习的责任感,知道学习的重要,我们再教给他们运用时间的技巧、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扫除一些重点、难点,他们是不是也能够自行把握教学的进度,自己管理课堂了呢?
如今我还不敢做轻易的尝试,因为学校的诸多客观条件不允许。但我知道,作为教师,最高的境界应该像驾校的师傅那样,坐在一边,静看学生自己去摸门道,不时地点几句,只在最危险的时候运用一下脚底的副刹车,其他时候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清丰县固城乡中心校)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6年第07期
责任编辑:程路
微信编辑:郭英倩
【更多深度好文,敬请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irenminjiaoyu
【投稿邮箱:905366878@qq.com】
【人民教育QQ群:300865419;49455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