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兰州晨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开进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合水县,翘首以待的学子们欢喜不已。与此同时,随着对阳光学子故事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省外读者从网络阅读本报助学活动的报道后,纷纷和本报记者取得联系,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关注之情。网友对陇原学子自强不息的求学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称他们是黄土高原上的精英和榜样。
采访途中遇到塌方,助学直通车受阻,记者一行协力将车辆推出被困路段。
合水学子杨潇卖自家杏子筹学费
家在合水县的杨潇今年考取了524分的优秀成绩。她的志向是当一名医生,所以报了中国药科大学的医学专业。
今年18岁的杨潇身高只有1.5米,如果不是他人介绍,让人会认为她只是一名初中生。说起自己的个子,杨潇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她一边招呼大家吃杏子,一边说:“这样就很好啊。”
杨潇的家在固城乡王昌寺村,院子与一处小山包相邻,菜地旁边三间旧房子,一间储藏杂物,两间住宿。一间住她的父母,另一间由她和奶奶,妹妹弟弟居住,同时兼做厨房。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三张床。“姑娘大了,与其他孩子一起睡不方便,所以给杨潇单独弄了个床。”父亲一旁解释说。
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让孩子有出息,不识字的母亲从杨潇读初二就开始陪读。“我没有文化,所以我坚信,有文化的日子就好过点。再说,只要孩子好我们也就好了。”母亲说,自己陪读的同时还要回家来照顾生病的婆婆和三亩庄稼地。而懂事的杨潇除了帮家里干些锄草、施肥的农活外,有时间还得骑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镇上卖杏子等农产品挣学费,“好的时候可以卖60多元呢。”对于这些收入她很满足。
谦虚的孩子说,如果顺利进入大学,她将会兼职打工减轻家庭负担,“毕竟奶奶、妈妈身体不好吃药得花钱。妹妹弟弟上学也要开销,我自己挣点,多少也是贴补。”
合水学子石浩东 渴望上学改变命运
9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乡,今年19岁的石浩东一直和爷爷、弟弟相依为命。
石浩东的家在合水县肖咀乡石家老庄村,离开县城经过半小时车程,汽车驶过一处狭窄的土路,然后步行二十分钟才到他家。在一个山坡下,记者一行见到了正在和爷爷收拾杏子的石浩东。
石浩东招呼记者一行进入他家院落。院子里有三孔窑洞。石浩东说,父亲因病去世后为了生存,妈妈改嫁河北省。窑洞是父亲在世时盖的,距今已有十多年。不大的一孔窑洞内堆放着玉米、高粱等,墙面被烟火熏得发黑。另一孔窑洞内摆置着简单的家具和一台上世纪90年代的小电视。
77岁的爷爷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孙子:考了439分,过了理科二本分数线。而一旁的石浩东腼腆地说,虽然自己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考好。
母亲改嫁后,经常给石浩东兄弟寄钱。上高中后石浩东的学费就由母亲负担。一周50元的开销,不是爷爷给就是妈妈给。而懂事的兄弟俩也在课余回家抽空帮爷爷干农活。施肥、除草样样都拿手。有时候农忙,石浩东干完农活就给爷爷、弟弟做饭。
对妈妈的改嫁,石浩东充分理解:“妈妈也是有苦衷的,她每次回家都给我和弟弟带许多衣服,让我们有新衣服穿。所以我进入大学一定会好好学,尽早大学毕业,给家里减轻负担。”
甘州学子张彤 不想再让妈妈奶奶受累
6月29日早晨,记者见到70岁的赵翠英老人时,她正和孙子张彤商量着给张彤找适合的单位去打工。
2013年1月21日,高一放寒假的张彤去补习功课,妈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和患肺癌的爸爸。爸爸突然从沙发上瘫滑下来,奶奶急忙给张彤打电话,可等张彤赶回家时,父亲已带着遗憾咽气了。
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没了,全家人陷入困顿。父亲生前最大的希望就是盼望张彤能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张彤的妈妈不论寒暑坚持在建筑工地打工,而奶奶则拖着患有心脏病的身子在家照顾张彤的饮食起居。
知道张彤高考成绩的那一天,全家人高兴坏了。然而,奶奶喜悦过后平添惆怅,今后又拿什么来供养孙子上大学?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老家在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六闸村三社的张彤,靠一家三口每人每月130元的低保金艰难读完了高中,此外,给张彤的爸爸看病欠下的10万余元债务至今还未偿还。
“妈妈整日风吹日晒,奶奶疾病缠身,正是有了她们无私的付出,才有了我的今天。”今年高考取得了理科569分好成绩的张彤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高考中发挥失常,但他不打算复读,不愿再为家庭增加负担。渴望靠知识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的他第一志愿报考了华东理工大学。
捐助账号和方式:
兰州晨报利群阳光助学专用捐款账号:招商银行 阎世德 6214869311155136
现金捐助:甘肃日报十三楼 赵莉(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有意向参与阳光助学活动的爱心企业,请联系13993149571。
始于2001年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是一项帮助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高考生实现大学梦想的社会公益活动。每年高考结束后,搜狐教育联合18省市主流媒体走进各地偏远地区寻访家境贫寒却又心怀梦想的小伙伴。帮助每一个有追求的青年,我们一直在路上!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