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这位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就两个字,却让学生和家长沸腾了!


时间:2017-01-21 04:49:44   编辑:淮安教育网

春节渐进,对学生们来说,已经开启了寒假模式,享受这冬日最美好的自由时光,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寒假作业”,说到这,学生们可不再淡定了。每门功课布置一点,累计起来可不少啊!这位老师的寒假作业让学生们很兴奋,她布置的作业只有两个字......

“田老师,听说你的寒假作业只布置了两个字?”

“是的。”我答。

布置寒假作业的纠结

还没放寒假时,看到好友朋友圈中发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不怕同桌是学霸。下联:就怕学霸放寒假。横批:差距越拉越大!”

后面的解读是这样的:“其实学习过程就像是800米跑道——春秋是直道,寒暑是弯道。直道大家都在学习,很难拉开差距,只有弯道才可能赶超。而寒假正是机会难得的追赶与超越时间!有人利用弯道超车,有人却在弯道被超越。”

这种调侃的娱乐背后,带出的行动氛围就是,各公众号、朋友圈有关研究寒假作业布置形式的帖子不断。闲时东看西看,试图寻找一些启发和思考。但,正是这样不断学习、酝酿和思考的过程,却让我各种复杂滋味。这种五味杂陈的心态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这种心态似乎不应该出自老师。

在颇受推崇的各类作业菜单当中,仍然不免很遗憾地感觉到,总量仍然太多了!每一位老师拿出来的都是有关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清单,这样的清单,各种项目,每个学科几大点,每大点下面几小点,“小山”一样的作业清单,承载着各类成长意义,以正大光明的理由推送而来。

而从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出发,我却怯怯地想:可不可以把假期作业设计得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让学生在充实而相对辛苦的学校生活之后,能够和大人一样度假,有着大块玩耍和休闲的时间,有自由生长追求爱好的发展空间,甚至,有几天可以晒暖发呆的时光?如果能趁着冬日的阳光,和小伙伴撒欢放肆地大笑,那该是童年最美丽的画面吧。

传统的冗长的作业菜单,以“本”为单位的作业量,真的有和它的长度相对等的意义吗?有没有可能删繁就简?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一些家长的共同参谋下,我不断在琢磨如何做减法的问题,寻找减量而不减质的新思路,尝试退到意志品质层面来设计寒假作业,把自主设计寒假生活的权利交还给家庭。

想到就要去尝试,把思考转化到现场,在不断审视传统的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点和改善点,这正是一线教育实践的优势和意义所在。理当珍惜。大胆思考,小心上路。

两个字的寒假作业

体验“坚持”(家长寒假作业)

发现孩子每日点滴进步,以一图一言的形式,“晒”成长,让欣赏孩子成为基本的生活习惯。

体验“坚持”(学生寒假作业)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或需要改变的方向,(如健身、早起、做家务、遛狗、做模型……)列定规划,每天在微信群中晒图打卡。

体验“坚持”(教师寒假作业)

坚持抽时间陪着孩子过寒假,协同家长共同进行评价和指导,给每个孩子足够的阳光激励性评价。

这样的作业的意义是什么

审视这样的作业单,它承载的意义有这样几条:

一、学生:挑战不可能,成就“战胜自己”的关键事件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些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中的成功,无形中会在内心形成参照。随后再遇到同样的困难时,有此参照,就会更加自信。

这样各自设计、共同落实的2017年寒假行动目标,积少成多,自然有质变到量变的积累,而比积累知识,积累技能,更重要的是积累战胜自己的心态。

以王同学的小目标为例——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3公里,争取寒假期间破百公里的个人记录。这个小小的跑团当中,参与的同学还真不少,好几个同学纷纷在用视频或照片传递着自己奔跑的身姿。连我这个最不爱运动的“宅人”也被孩子们带动起来,开始在我家跑步机上行动起来了。这不得不说是团队共进互相影响带来的初期的效应。

二、家庭:补白主要任务,重掌孩子寒假作业的设计权

我们常常在称赞,现在城市的家长越来越有教育思想和智慧。但是,我们常常又囿于传统工作带来的大包大揽的思路,习惯性地把所有的设计任务代劳到位。这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家庭独立设计的空间。老师你布置的已经够多的了,我只需要执行就够了。也许,要把家长自主设计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任务下放,留有空间——给空间,就是给发展。

截至目前,家庭自主设计的坚持的任务内容多聚焦在阅读练字、特长培养、家务劳动、锻炼身体、兴趣研究等方面。而这些“小目标”的设计,多来自家庭会议或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

很多孩子还安排起了坚持的套餐组合。“阅读+写作”“跑步+架子鼓”“弹琴+跑步”“小提琴+跳绳”……这些自设的组合拳在不同孩子这里平稳运行,让我兴奋地为不同的孩子连连点赞。

那些最有可能寒假进入“冬眠模式”的孩子们,都在陆续动起来了。跑步、铺床、阅读、写作、刷碗、早起、练字、架子鼓、买菜、打乒乓球……每天我整理当日图片,把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坚持行动的链接再发到群里共享给大家,我相信,这样的共同行动的力量在感动和浸润着不同的家庭。

三、老师:从追求知识获得,到聚焦习惯养成

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这次的作业改变的意义是什么?试着回到目标层面再来厘清行动背后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习惯养成,但是习惯培养为什么始终是学生教育的难题?正如民间谚语中所说,“同时追两只野兔,你将一无所获。”而我们常常在培养习惯的同时,还同时紧盯着知识积累和成绩获得。习惯的培养,常常成了学生教育中的配菜。我们深知其重要性,却常常把它放在了锦上添花的边角位置。

这个瓶颈如何去慢慢找到撬动它的支点?我想,习惯养成的核心要素就是“坚持”。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坚持,恰恰是最容易缺失的行动元素,聪明过人,韧性不足,这样的共同特征的囧境不破,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走得远。

而对于习惯养成的万里长征的起步阶段而言,教师大可借助大块的时间来做设计,借助教师、家长、学生三支团队共同的力量,不断设计任务,去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坚守的力量,慢慢去实现更有效的自我管理,互相鼓励,形成氛围,一起往前走。

在此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活动的设计者,同时更肩负着过程组织、行动评价和重点指导的职能。鼓励每一个孩子,帮他们寻找到适性发展的领域,坚持做他最感兴趣的、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事,坚持做最好的自己。这可能就是陪伴最大的意义。

每天,我在忙碌之余,随手回复着孩子们晒出来的图文视频,仿佛他们就在我的身边从未离开过。每晚,我一张一张把当日所有的图片下载下来,通过App整理起来,再次发布和分享。同样,这个活动当中,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在不断地热心回复与积极互相评价,我们都在这个共识共行的过程中,给别人一个鼓励,给别人坚守的道路上注入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随后,我们将从在微信群中陆续发起一些过程展示活动,晒出坚持带来的变化。我也会邀请一些家庭去关注孩子如何突破坚持的瓶颈,战胜“放弃的念头”,成功地守住的心路历程。同样,我也会在春节过后,在微信群中,邀请孩子们晒出自己坚持做的过程,总结自己收获的“土经验”,从简单坚持,到在反思中坚持,且行且思,且研且行。

今天的勤劳,也许会有春暖花开那一刻桃李满枝的惊喜吧。

文章来源: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创意班主任”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