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17年1月12日至17日,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16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参加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的联组讨论座谈会。委员们发言积极,李奕广泛听取了建言,并给予回应。
积极建言:委员现场抢话筒
“今天的会议采取委员举手发言的形式,为使更多的委员有发言机会,请大家尽量扼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16日下午,在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召开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联组讨论座谈会伊始,还没等主持人“提醒”完,委员们就高高举起了手,“蓄势待发”。
“这几年,从中央到北京市,从大学到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都在加大,但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仍是短板,大部分是单科培养的。我建议编制一份系统的计划,做一个调研,查查缺口是多少,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育这方面的人才。”来自教育界的袁济喜委员第一个抢得发言权。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应届毕业的年轻老师走进班级,不会独立带班……”谈起幼儿园师资现状,做了34年幼教工作的申玉荣委员有些激动,“我想说明的是,幼儿教师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不是说是谁都随便就可以当的,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爱心、细心、责任心……”
“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如何稳定人才队伍也值得思考。我想为教师群体的待遇问题说两句!”季茹委员希望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群体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我们的教育队伍,也才能稳定教师队伍,让教师在社会上才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树立教师的正面形象,传递正能量。”
季茹委员一句“传递正能量”的肺腑之言,道出现场来自教育一线的委员们的心声,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由于每位委员发言的时间有限,所以,上一位发言的委员话音尚未落下,下一位委员就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为了抢到最后几个发言的机会,张毅委员和王宁利委员同时举起了手。面对“竞争”,两位委员相视一笑,张毅委员先将机会让给了王宁利委员。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20名委员争分夺秒,纷纷就人才培养和教育热点问题,出主意、谋策略。
北京市教委:直面问题,诚挚回应
“今天,大家谈论这样一个主题,最受益的是我们教育系统。每一位委员的发言中,都有我们要汲取的营养和要素。”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现场认真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并仔细记录发言要点。他说,发言的20位委员代表,70%他都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有过接触。
在李奕看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才培养的事,而是一个教育的转型升级、去库存、调结构、提高产能的过程。“教育系统对于人才培养的产能挺强大的,但是在当前这个社会发展和我们国家发展的特殊阶段,我们也需要伴随整个国家的发展,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比如,从关注知识、能力,到向关注价值观的倾斜,及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供给端如何转型升级,供给结构如何多元?”李奕结合委员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他心中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比如,刚才几位委员提到中高考改革问题,由于题目的可选择,答案的开放性,包括在各科题目中都渗透着传统文化教育,这其实都是在供给端转型的重要探索。”李奕认为,委员们反映的问题,其实为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发出了信号。
李奕表示,要培养国家和民族靠得住的未来人才,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这不是要到高等教育阶段再去申请科研经费进行的‘双创’,而应是早期就做培训,让孩子早点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针对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形势,李奕说,“北京没有大的港口,没有冰雪运动基地,没有大山大河,我们也需要思考,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能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怎样新兴的教育资源?”
在娓娓道来中,李奕就委员们关切的教育热点给予凝练的总结回应。
“刚才各位委员发言的内容,都给我们很大启发,期待在共同的交流和合作,以及提案议案的办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和提升空间,真正让我们育人能力的转型升级,在当前这个阶段有切实的提升。”
热烈的掌声再次在现场响起。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