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这句美好的歌词,而今在武大校园被演绎为真实:一个盲人小伙因为对知识的渴求摸索着来到武大物理学院,没想到却受到这里老师、同学们的热情相助,他们通过朗读的方式为其辅导,20年接力不断。当年的盲人小伙已经成为今天的盲人叔叔。
1月9日至11日,《楚天都市报》连续三天整版报道了这一故事。文章一经发布,便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读者纷纷为“最励志盲人叔叔”“最长情志愿者”点赞。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等发表感言,高度赞扬武大师生的大爱情怀,以及周顺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场师生接力的义举
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995级学生毛卫东是周顺的第一个导读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毛卫东结识了到处请家教学物理的盲人周顺,为他探求真知的精神打动,主动提出义务为其辅导高等数学和经典力学。而辅导的方式,就是一个读,一个听。“他很善良,给我读书特别认真。”2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两人早已失去联系,周顺仍牢记着第一个将他带入物理学世界的领路人。
毛卫东将周顺的事迹告诉了时任院长熊贵光。为了让周顺学习得更加便利,熊贵光提议让授课老师戴个麦克风,由坐在前排的学生录音,作为周顺的学习材料。如此,周顺成了不进教室的“旁听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毛卫东”加入导读队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形成了一场默契的接力赛。直到2003年,学院党支部正式设立“周顺导读”项目,每周末都会有学生上门义务为周顺读书,用有声的语言呈现一个多彩的物理世界,周顺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
20年来,陆续有150多名武大师生当过周顺的导读者,他们中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博士生,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等学院的学子也热心参与。
周顺完整听完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端正教授的网络精品资源课程《数学物理方法》。这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必修课,每次考试都有学生挂科。打了十多年的电话,周顺终于在去年“见”到了这位国家级教学名师。让姚端正震惊的是,周顺每问一个问题,都会告诉她疑点在哪本书、第几页、大概第几行。
周顺立志要学广义相对论,姚端正一口答应;周顺说他想和更多的学者交流,姚端正表示全力支持。“他是用心灵在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帮助他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导读者中,有些人成了周顺的“学术伙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王黎明、蔡俊、段丞博三位博士,于2005年至2009年,接力为周顺读书长达5年之久。蔡俊对周顺超凡的记忆力和超高的专注度印象深刻,“他学习进度不快,但是学得扎实牢固。”蔡俊回忆。从学长蔡俊手中接过“接力棒”,段丞博和周顺有两年的辅导接触,后来去了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但至今还会经常联系,切磋学术问题。说起自己的老友,周顺满是感激,“他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系统,听他们读书就像听老师讲解一样。”
也有些人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聊人生、谈理想、看世界。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学生夏帅,大二时参与到“周顺导读”项目中,除了日常导读外,两人还一起品读文史类书籍,搜罗美食,赏析电影。夏帅毕业后,每次回武汉,都会上门探望周顺。2014年,他更是帮助周顺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到青藏高原走走。那一年,夏帅和周顺夫妇二人从成都、西宁、拉萨、日喀则,一路走到珠穆朗玛峰脚下。
还有很多人,虽然和周顺只有短暂的接触,但只要“见”过一次,他都能准确记住名字,并把帮助过自己的人列入导读名单,“想留个纪念。”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周顺对志愿者们充满感激:“20多年来,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样子。对他们的感激,我无以言表。”
很多为周顺导读过的学子都自愧不如,“他的记忆力特别好,能够清晰记得某句话在哪本书上的哪一章、哪一节、哪一行。”在曾做过导读的大四学生王树泽看来,“他的好记性是一遍一遍练出来的。每次读书他都会要求再次复习。”
“他特别珍惜读书的时间,约定好两小时,如果迟到了,就一定要在规定时间之外延长。”志愿者孔敬伟回忆。当两人聊到电磁学公式,正是孔敬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周顺便转换身份,辅导她学习。
周顺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激励着志愿者们不断进步。一次,周顺拿到一位朋友的英文论文,要志愿者陈正念给他听,周顺听论文的同时,不忘纠正陈正的发音。
150多人持续接力,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这不是一场以速度决胜的接力,不论岁月如何更迭,这里的故事依旧还会上演。
一份从不屈服的执着
两岁那年,周顺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二年级时已经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周顺的父亲每晚为他读两个小时的书,以弥补课堂上的缺失,就这样,周顺听完了小学的课程。
当所有人都认定周顺只能上盲校时,固执的父亲依旧在为他四处奔走,希望能够进入正常学校。后来,周顺成了正常学校里的盲学生,靠听、想、记忆完成了所有课程。“最困难的是立体几何。你看啊,一个立方体,ABCD四个点,还有A’B’C’D’,看得懂么?”周顺一边说着,一边在腿上画出了一个立方体ABCD-A’B’C’D’,还用虚线标出了看不见的那几条线。曾经,周顺的父亲、老师,就是这样握着他的小手,画出了一个个抽象的几何图形。
“我支持他读书,读书得到的是自己的身家知识。”今年已80岁的周顺母亲钟桂云坚定地说。1986年的那个夏天,周顺进入了武汉锅炉厂子弟学校的高中快班。物理老师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位老师向周顺描述了一个奇妙的物理世界,遇到要画图的地方,他还特意多详细描述几遍图形的形状。
周顺如小草一样坚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是,他还是没能如愿进入大学校园。
1992年,周顺结束了在盲校的三年中医按摩学习,成为武汉锅炉厂职工医院中医科的一名按摩医师。1995年,周顺开始重拾高中课程。“我还是想恢复一下自己高中时候的水平。”周顺的书柜里和电脑桌上放满了书,“这里大概有二百多本书吧,书不在多,在精。”周顺满足地说。作为盲人按摩医师,当时周顺的工资只是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扣除五险一金之后,只剩下一千块。但是他在买书方面却很大方,遇到喜爱的书籍会不吝高价。
周顺学习高等数学用了四套教材,“一套是川大数学系编的,这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周顺摸索着,从电脑桌抽屉里又拿出两本。书角微微卷曲,封面上的字已经褪了颜色,深蓝色的书页平添了岁月的味道。“有一套是八十年代刘道玉中华班的教材,还有一套现在已经是数学名著了。”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1998年,周顺买了电脑,他用专门的语音软件来看书。“我说看电视,从来都不习惯说听电视剧。”周顺骨子里的倔强,使他从未向命运屈服。
周顺最崇拜爱因斯坦,“这家伙的才华、情操、品德都很厉害。”每次聊起爱因斯坦,周顺都像说起一个熟识的朋友。虽然他已经很久没见到这位“老朋友”,但他已经无数次在心中默念他,“Discovering beauty of nature(发现自然之美)”已经化为他信仰的一部分,犹如一团熊熊火焰,点燃他的理想之光。
(向下滑动,看周顺的执着人生)
有一种情谊,叫做周顺和武大师生,他们像北方的桦林连成一片,相互砥砺前行;他们像南方的榕树盘根错节,融为一体,一棵树便能长成一片森林。
武汉大学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记者:严航 袁丽
摄影:王永胜
编辑:杨欣欣
排版:韩钰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luojia1893-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