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鲁白
清华大学教授,神经科学家,《知识分子》主编
我们一直在努力倡导——人生不仅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还应该有第四种生活:智识生活。今天我想从智识生活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
一
中国的教育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对于中国教育,一直有很多批评声。大家有很多抱怨,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会发出批评的声音。
有的说望子(女)成龙(凤)的风气,是造成我们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有些家长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不行了,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们倾其所有,把全部资源和精力都用在下一代上,对其子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有的说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要减负;有的说我们的教育太重知识,不重能力培养;还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要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来进行教育;最后,大家的批评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共同点——应试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大问题。
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在国外,有一次回国,我和饶毅去见了周光召先生,那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也是人大的副委员长。 谈起中国的教育问题,我们说也许找到了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办法,那就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大家都知道在高中,我们全部的资源都在应对一件事情,就是怎么让我们的孩子考出一个好的分数。因为一旦考到一个好的分数,就会进入一个好的大学,进入一个好的大学,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全民有这样一个非常强的信念,就是一定要在高考中一决胜负。
那么一系列的问题就随之而至。我们的教育是偏重背诵和记忆的,我们的课堂是围绕知识展开,我们学习是为了一件事情——怎么考出好的分数,我们的学校评价标准就是高考录取率。这会影响一条链:我们的孩子小学升学要上好的初中,初中升学要上好的高中…… 如果改革了高考制度,不用一考定终身,问题不就解决了?
怎么改?学美国啊。美国的高考可以考很多次,取最好的一次。用的是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的不是知识,而是智商。美国大学招生采用的是全面的考察,包括成绩单、推荐信和面试;还要看课外活动,社区贡献,看学生有没有在中学期间展现出领导力;还会考察你的特殊才能,如音乐、美术和体育;最后还要写一份漂亮的个人自述。
我们可不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整套的全面的衡量标准,来选择我们的学生呢?高校招生标准一变,高中就会改变,老师,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全面发展。高中变了,初中,小学也会跟着变,我们就可能看到学生们为兴趣而学习,关心社会,热心公益,还会发展他们对各种各样的艺术和运动方面的天赋与才能。
周光召先生说你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成熟了的话,可以考虑写一个报告,我给你们递交给中央领导。但是,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台湾李远哲教授提出教改,最后失败了。他是诺贝尔奖得主,也是中研院院长,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最后连他自己都认为是失败的。台湾的文化与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认真研究。
我想指出一点可能的原因:在现今世界所有的社会中,中国是一个诚信度非常低的社会。一个非诚信的社会,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用不诚实甚至欺骗的手段,来把你所有衡量的标准全面摧毁。
这样还更容易产生腐败。你要推荐信吗,我可以把你的推荐信写得比谁都好;你要社区活动,我可以编造几个社区活动出来;自述可以花钱请高手代写;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合谋”来搞定。所以在一个没有诚信,或者诚信不够的社会,要靠这一套全面的衡量标准(选拔人才)会存在很大的挑战,我想这个是有道理的。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高考的问题。不能靠,至少不能全靠政府,靠教育部,或者靠大学。中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出在我们的学生,家长,老师上,出在我们的功利主义的文化上。
我们是一个有很长很厚重的历史,却不太能领悟教育精髓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没有启蒙运动,也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
我们有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被老师家长们广为推崇的“至理名言”:“读破万卷书”,好像教育就是读书;“头悬梁,锥刺骨”,告诫你读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 “学而优则仕”,学好了以后就要去做官,现在可能是去赚钱。总之读书学习有一个非常功利性的目的。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学生、家长、老师,共同享有这样的文化,才使得我们今天的教育问题愈演愈烈。
二
我们到底要教育孩子们什么?
大学到底要学什么,或者说教育到底要教什么? 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 《知识分子》的主编,但今天我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家长。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今年考大学 ,另一个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也是我对教育的认识深化过程。
几年前,我和我的儿子第一次参加普林斯顿大学开学典礼。在校长Shirley Tighman演讲后,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家长将她围住问,“普林斯顿将如何保证孩子们在读完大学之后有好的出路, 进入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即要保障以后能赚钱)?”Tighman说,你们不应该在孩子刚进学校门就想着出去的事。找什么工作不是目的, 做有趣的事, 过有意义的生活才是。
“进入普林斯顿,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这可能是你们孩子的人生中最欢快最浪漫的时光。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最优秀的同学,最棒的老师,一流的课程;你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还有这么美的环境。你要思考的问题不是四年以后你去投行,还是去律所,而是你今天怎么利用普林斯顿给你提供的资源,去发展、发掘自己,去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将来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她还说,你要是确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普林斯顿对你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的确,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到底教什么?首先,大学会帮助你发掘你的兴趣,点燃你对某些学科、某一领域的激情;第二,大学的生活会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什么是你的长项,什么是短板;第三,是发展技能,尤其发展你的潜能,有些能力连你自己都不了解,好的大学要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最后,就是把握机会,关注新兴学科,好大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他(她)自己最感兴趣的,并且自身有发展前途的领域。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是:大学教育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Tighman校长曾经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普林斯顿曾经有一位学生,叫詹姆斯麦迪逊,后来当了美国第四任总统。他在普林斯顿的学习期间,学了拉丁文、希腊文、哲学、自然科学、地理学、数学和修辞学 ,成为了一个辩论和写作方面特别强的好学生,他毕业了以后,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跟校长申请留下来再读一年,于是他又学了一年希伯来语和政治哲学。这可能是美国最早的研究生了。可是学完以后,他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他就出去旅行,还曾住在父母家里。最终,他发现他的激情就在于参与爱国行动,发挥他写作和辩论方面的才能,成为一个领导者,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后来他真的成为了整个美国的领导者。这就是一个学生通过在大学的学习,最终发现自我的故事。
刚才我讲的是大学教育,现在我讲一下中学教育,还是以一位家长的身份。我的儿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非常调皮捣蛋。我经常被老师叫去“训话”,要我好好管教我的小孩。他也被一些重点中学,“天才班”录取了,但考虑他也许更需要“管教”,就让想他去读一个在华盛顿地区的私立学校,叫做Landon School。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我们去拜访时,问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这所中学教什么。
负责人回答说,无非就是三点:第一点大家都知道,是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第二点是他们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个也可以理解;第三点是一个字,叫etiquette,指的是修养,教养,包括礼貌地合适地待人接物、羞耻感、正义感、诚恳,尊重他人。我问他们道德教育和etiquette怎么来培养,他说我们这个学校非常非常重视体育,我们每一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参加体育活动,是team sports。每一门老师除了教一门课之外,都必须是一个运动队的教练。
为什么这么重视体育?多年后,我与中国著名高校的领导谈话时,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体育不等于锻炼身体,大家都理解错了,体育中有体育精神。我们现在的校长和领导,很多都知道怎么去抓智力、也有一些知道如何抓德育,但却不知道体育是什么。
体育是无法在课堂上教授的,必须要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才能有体验。体育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特别表现在团队精神,永不气馁、顽强拼搏;平时要守纪律,比赛时按规则玩;fair play 很重要——公平竞争;输要输得有风度;最后,team sports 要靠团结协作,不能个人英雄主义。通过体育运动,很多深刻的道德原则自然就有体验了,修养也会慢慢培养出来。
三
如何与孩子们一起迎接未来?
最后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面对未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存在着很多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使得大家的沟通变得非常迅速,比如现在我们和美国的沟通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
人才、资本、技术、信息快速流动,人际联络日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要有全球性的视野,有国际性的竞争力。我们今后培养的人才,不再仅仅只为中国服务,要变得全球化和国际化,也要在全球范围中竞争。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国际化,要有国际标准。
第二,我们的社会也面临着深刻的转型,有着众多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比如严重肆虐的雾霾,还有资源约束,贫富差距,公共卫生以及安全威胁。这一切的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经济模式,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甚至改变了社会结构。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新的领域层出不穷,我们的人才需求亦随之改变,人才的成长方式也与过去不同,这是我们另外一个挑战。
第三大挑战,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变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经济方式的转变,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使得未来我们更需要的是领军型的人才,需要有新的知识结构、新的能力和价值观,要能够解决中国特有的问题。
最后,科学技术革命也对我们的教育,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挑战。首先,先进的教育技术不断涌现,冲击了现在已有的教学方式。其次,创新创业已经变成了全民口号。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的是顶尖的科技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要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迅速成长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需求,一般现有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吗?这对家长、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文章来源:中华全视角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