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2017安徽教师考编每日一练12月29日(师出提供详解)


时间:2016-12-30 04:38:16   编辑:淮安教育网

通关2017教师考编,你只差一套对的教材!

最新2017版安徽中小学教师统考专用教材火热预售中,最新版的教材由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安徽省内九所师范院校、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师出教师招考命题研究中心”的专家联袂打造,凝聚了辅导专家们多年教学研究成果,以最新安徽教师统考大纲为蓝本,以考试重点、难点为主线,精心编写而成,权威专业,解答详细,针对性强,具有非常高的考点命中率,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良师益友。

一、师出商城抢购地址http://book.shichuedu.com

二、淘宝搜索“师出教育”也可购买

三、全省各地市教育、考试类书店有售

一、单选题

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 B.思维 C.感知觉 D.自我意识

3.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知道自己的性别

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

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5.“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二、判断题

6.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克伯屈。( )

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3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

三、简答题

8.布置作业应遵循哪些要求?

9.简述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差异。

(华丽的分割线,往期每日一练汇总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具备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2.A【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儿童记忆的发展会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较大的儿童就出现一些与经验有关的恐惧,说明了记忆的作用。故选A。

3. D【解析】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在第三阶段,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等。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故选D。

4.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提倡“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5.B【解析】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为遗传转换为现实提供了可能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6. 【解析】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7. 【解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8. 【参考答案】布置作业应遵循以下要求:

(1)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有明确的 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时间和难易程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

(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

9.【参考答案】(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10.【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2)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3)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4)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5)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6)教学过程不同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而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它也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是: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杜威的现代三中心是: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主动活动代替教师的主导。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