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第592期:我看到舆论场及其背后的社群撕裂


时间:2016-12-23 04:46:13   编辑:淮安教育网

第592期:我看到舆论场及其背后的社群撕裂

蓝方

(C计划联合创始人)

按:本文转载于“C计划”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11月5日,C计划联合主创蓝方在WISE-LIFE中国教育论坛的FUTURE 9'未来九分钟(F9)环节做了一场名为“重塑公共理性”的演讲。F9是中国教育行动派的聚会和平台。感谢F9工作人员的视频剪辑和文字整理。在此,我们与C计划的伙伴们分享。

我来自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C计划。

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civic education。我们希望,能够以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说到公共理性,我经常会在和朋友们分享这样一个场景。一帮人,气势汹汹,走进政府大院,要找政府“讨说法”。大院里走出个官员,要求这群人选出个代表,表示可以对话。

然后代表站出来,一二三四提出诉求。官员这边呢,也会一二三四一一作答。但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什么?才说到二,人群里就会跳出一个人来,情绪激动的指着官员说,我问你,那啥啥啥怎么弄?官员说,我们就事论事,你别指我。 然后他也会说,我就指你了,怎么着?“你再指着我试试看?”“我就还偏指了!”

而后面的场景呢,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难看了。

在我和伙伴们成立C计划之前,我在财新传媒做了六年的公共政策记者。类似的场景,真的是非常常见。例如我跟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异地高考,每次写报道,不管是写这些非京籍家庭他们在北京的艰辛,还是通报教委最新的政策进展,我们下面的留言区,永远都是一群所谓的北京土著和所谓的非京籍异闹在相互攻讦。我们也写过很多的医患冲突,写过大量血淋淋的刺医事件,不管我们是去还原这些悲剧的本身,还是追问背后制度性的原因,永远会看到一群嗜血的看客,他们在为这样暴力、在为这样的仇恨而大声的鼓掌叫好。

我们会很困惑地看见现在的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资讯越来越发达,但我们的社会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融合,反而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舆论场上的撕裂、以及他背后的社群的撕裂。但凡涉及到公共性质的讨论,相较于就事论事的协商和就事论事的对话,人们似乎更热衷去贴标签、站队、人身攻击、立场先行、非黑即白。

这背后呢,其实就是公民素养的缺失。

我们说到公民素养,背后的道理大家可能很容易就明白。我们说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是离不开高质量的公共参与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公共理性作为根基,整个社会非常容易被一些所谓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所煽动,公民参与的越多,我们社会反而越可能越危险。

那公共的理性是什么,它背后就是一个又个具有独立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个体。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又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个体呢?

遗憾的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并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中国的课堂,特别特别强调教师的角色,对权威的质疑,对定见的挑战都是不被鼓励的;而我们现在的这种以知识为导向、以应试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也没有给学生们,也没有给孩子们以独立的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那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去弥补学校教育体制的不足?去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这就是我们C计划要想回应的问题。

我们C计划真的是非常非常年轻的机构,到今天(11月5日)为止,成立也不过才三个多月,还不到四个月。我们的团队呢,也只有我们主创三个人。我们三个人应该说也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好学生和乖学生。但可能是后来我们各自的职业经历的不同,比如以前我是公共政策的记者,我的一位合伙人郭兆凡,她在金融和公益行业从业,另一位合伙人叶明欣,她之前是一位劳工律师。所以可能我们这样的职业背景,再加上我们在国外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人文社科训练,让我们对批判性思维有了很多的思考,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那我们具体做什么?一说到批判性思维,一说到理性思考,说到思维能力大家会不觉得特别虚无缥缈,似乎特别虚的东西?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国内外学者研究批判性思维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式。

例如我们一说到要讲理,讲理是什么,讲理就是论证啊。那论证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工具,叫做图尔敏模型,它可以指引我们如何去构建一个更好的ARGUMENT。又例如,我们分析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一个分析工具叫做八要素,它也是一个结构化思维的工具。它可以指引我们去分析一个复杂问题的目标啊,信息啊,它的推论啊等等,可以更全面地去看待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呢,就是把这些现成的非常好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课程化。但是我们想要在课程中所要分享给大家的,绝不仅仅是这样的一些工具和方法。

我们强调说理。说理是什么?一个人开始和你说理的时候,意味着他把你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他尊重你,他试图以理服人,他不会去羞辱你,歧视你,欺骗你,或用暴力去对待你。这背后的这种理性精神,是我们所倡导的。而它也是构建一个公共理性,最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那我们如何把我们的课程惠及到更多的人呢?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社会化社群化的学习方式。我们面向的是年轻人,就是所有有着学习,成长和改变意愿的人,而不是根据一个人的年纪去定义他年轻与否。我们把这样的年轻人通过线上的课堂,通过线下的工作坊聚集在一起,讨论社会的热点,讨论生活的痛点,做课前的讨论,做课下的习题,参加我们的主题讲座,系统地来学习批判性思维工具。

经常我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就会说,你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你说的东西也很有道理,但是,成年人是无法改变的。你们的课程应该向下沉,你们应该接触青少年,你们应该到中小学的课堂里去。每当听到这样的建议,我就会很坦然地说,是的,确实是这样的,批判性思维这种培训当然是越早越好,我们也希望去接触到更多的中小学生。

但是作为一个初创的机构,例如在我们七月十五日正式宣布成立的时候,我们唯一一个成熟的渠道,那就是微信,微信的公众号。而微信的众多使用者是谁?都是和你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成年人通过我们的课程能有多少改变,说老实话,一开始我们心里是没有底。

但现在,我们已经做了五六期的线上的课,做了三四个线下的工作坊,站在这里的时候,我可以很有底气地告诉大家,只要一个人他有学习改变的意愿,这种改变甚至可以是立竿见影,卓有成效的。

例如在上完我们的论证的课,很多伙伴给我们反馈,说当他再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会因为它说得爽,就会转发它,他会下意识地检查它的证据,它的理由,它的假设,到底站得不站住脚。每当他听到一个观点,他都会马上问为什么,甚至会拿出纸和笔,去画非常巨大的树状图,去检查复杂问题它的内因,外因,层层追问,问他最后深层次的原因。又例如上完我们一节关于偏见的课程,我们的伙伴说,他们不再轻易地给人贴标签,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立场而决定自己的态度。

慢慢的,我们发现有,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了我们的学员。例如上个月 ,我们也和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合作,做了一场关中于西部农村教师的培训。有一个高中政治老师,她告诉我,我上课讲的每一个字她都会记下来,我们的课前讨论,课后的习题讲评,她全部都会整理出来,因为她想分享给他的学生们听。

然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加入到我们的学员当中。我们的学员中,有70%都是女性。在课前破冰,问她们为什么来参加我们的课,她们会说,因为我想知道,如何把我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性的人。

所以最后,我想回到今天我们的主题上来。关于未来。关于未来,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更良善的社会。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到达一个这样的良善的社会。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种下理性、包容、多元、公正的种子,它一定一定,会在下一代人身上,生根发芽。

如何成为一个更有理性的人?欢迎来C计划,和我们一同学习成长!

planC-Edu

Civic Edu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思辨 X 赋能 X 改变

Change your mind.

*************************

扫描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开始测试《初中生思维品质测试》

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网址开始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om/home/ct/14527.html

还可以通过下面的网址试做《小学生思维品质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om/home/ct/8341.html

或通过下面的网址试做《成人思维品质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n/home/ct/13551.html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建议、感想,您可以通过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告诉我们。

这里可以找到本号以往推出的文章:

http://blog.163.com/xiexq_1951@126/blog/#m=0t=1c=fks_084075083087083066085081086095085080080069081094083071087

如果哪位网友对某个题目感兴趣,可以在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中以“001”、“011”或“123”的格式回复相应的期号,我将向您发送您需要的一期。例如,如果您对第1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001”;如果您对第11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011”;如果您对第113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113”。

怎样为孩子的审辩式思维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