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罗里吧说
关键词:龙应台,我的祖国,爱国
现场视频 ▼
这两天,龙应台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一首歌一个时代》中的一小段视频火爆网络。演讲是在今年10月份,只是现在视频才被截取上网。视频火爆的原因有二:演讲者为在全球华人圈都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台湾作家;演讲地方为香港大学。将二者关联起来的是龙应台问听众启蒙歌曲是什么,台下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说是《我的祖国》,随即唱了起来,不久后,出现了全场大合唱的奇观,徒留龙应台在台上尴尬。
周伟立副校长说这首歌是大学时师兄教的,事后,龙应台在回应文章中还原那个年代为上世纪70年代,一代人在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下,特别热切、满怀希望回到祖国。明年将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背靠祖国腹地,香港才有持续的繁荣发展。可是,近两年,在港独分子的煽动、利用下,香港部分高校师生接连上演了“占中”等闹剧。这给外界造成了一种假象:原来香港也在去中国化,香港人民并不认同伟大的祖国。或许,龙应台也是这么想的。她才会在现场尴尬,在事后反思香港原来依旧那么“红”。
赢得青年,或者说,赢得高校师生,就赢得了阵地和话语权。所以,高校一直是各股势力抢占、各种思想言论入侵的重灾区。
少数人群的不爱国言行只能算作是一个日渐强壮的身体里极少部分组织出了点问题,会引起人打喷嚏、感冒。但,我国完全有气度将其消化。近年来,活跃网络的所谓“公知”,借此拿来大做文章,重新炒作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资本主义民主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们跟妄图分裂祖国的跳梁小丑一样,共同作为一个靶子,提醒人们爱国的重要。
因为,爱国需要事件的唤醒,不然,人们会沉溺于太平盛世,“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真正到了这样的境地,个人情感、家庭兴衰会高于一切。因为跌宕起伏的个人遭遇、细腻动人的情感故事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似乎当政治存在争议、价值观存在对立时,普通人的情感,或者将历史人物还原为平凡人,这样才是最真实,也是最正确的,也是能够打破国家、民族、政党对立的粘合剂。这些论调姑且可以将之称为人之为人的人性。抱持这些论调的人自信它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不会被歪曲、杜撰的。基于这样的人性论,政治争议可以搁置,大是大非可以被忽视,甚至随意发挥历史的想象,重新合理化自己的结论。
卸任公职后的龙应台多年潜藏的这种人性论慢慢浮现于公众面前。她频繁往来大陆,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浑然不知也就够了。然而,亲历了现场齐唱这首久经不衰的爱国经典歌曲后,她居然还在试图将它还原为不带任何爱国主义色彩,而仅仅是承载个人当下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歌曲。她说,一首歌,在不同的时空里,撞见不同的记忆,就产生不同的情愫和意义。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几分钟,在当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咏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简单美丽的旋律; 那是非常纯净的几分钟。
她还说,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
好一个理性、客观的结论。
真是这样吗?在香港当前的思想舆论氛围下,他们爱国意识觉醒了,并通过那首歌表达出来,为什么不可能?为什么不可以?
多年来,她写了不少畅销书,打动了无数读者,我读《目送》时,也曾感动得鼻翼发酸,眼泪打转。时至今日,我才看穿,她一直在用个人情怀回避每个中华民族子孙都该做的事情:爱国。
之前,她在北大演讲时说,不在乎大国崛起更在乎小民尊严。这次,她说了希望与爱。她说,“我们没有不怀希望的权利。就算未来的香港没希望,台湾没希望,大陆没希望,你不是还是继续爱你身边的人吗?你不是还要寻找爱吗?你不是还要告诉你的孩子的成长的路吗?你不是还要去面对这个世界吗?除了希望之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希望和爱,谁能最靠谱地给我们?必然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祖国。然而,她避而不谈,似乎想通过一次次兜售的情感价值模糊爱国这个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立场。
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985丨211丨100丨就业丨毕业丨职称丨孔子丨三体丨三联丨mooc丨创业丨未来丨大学丨师道丨课程丨管办评丨施一公丨彭丽媛丨互联网+丨青年教师丨浙江丨学术丨教改丨临沂丨教育法丨就业力丨创业大学丨高校反腐丨近亲繁殖丨亚洲大学丨教授治学丨科研评价丨离岗创业丨科研怪相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