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当做最大的民生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谋划教育发展新思路,加快教育发展新步伐,实现教育发展新跨越,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科学谋划,绘制渭城教育蓝图
2014年,区委、区政府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着手规划振兴教育发展蓝图,制订出台了《振兴教育事业实施意见》和《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顺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形成了立足区情、管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布局体系。
二、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我区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和省“双高双普”达标区的创建为契机,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投资1.5亿元左右,新建文林学校,2016年9月已投入使用。2016年,累计投入资金2882.4万元,新建功能部室680个;累计投入资金2987.92万元,添置教师办公电脑1827台,多媒体设备523套,新建校园电视台6个,新建多功能教室7个,计算机教室34个(学生用电脑1599台);累计投入资金1943.5万元,硬化软化土操场105482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464.7万元,更换课桌凳16005套、日光灯7731套、添置钢琴146台;累计投入资金785.5万元,添置图书、幼儿绘本47.4万册;累计投入资金174.5万元,改造旱厕14个;累计投入资金303.4万元,绿化美化52561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452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累计投入299万元,添置户外玩具163套,沙池、戏水池等140个;累计投入1242.9万元,用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投资总计11535.82万元,切实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强力推动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和省“双高双普”达标区的创建。
三、多措并举,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区教育局先后出台“机关干部推门听课”、“学校领导一线代课”、教师业务知识考试 、“教学质量一票否决”等系列制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二是扎实开展“新常态大视导”工作。每学期集中对5~8所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视导。对学校的日常管理、课堂教学进行把脉问诊。三是推行学区结盟制校本研修机制。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行学区结盟制校本研修,全区初中、小学、九年制学校共分为5个结盟学区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在校际间搭建研修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四是在义务段中小学实行抽科考试。每学期期末,区教育局在国家规定开设的学科中抽2-5门学科进行考试,区教研室统一命题、集中阅卷,强化了全区中小学课堂监控,提升了常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五是开展“高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批对全区20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进行过关验收,使课堂达到“优质、轻负、高效”。六是全力打造渭城区名师工作室。2013年,区教育局启动渭城区名师工作室,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支教、援教等形式,先后培养出省级教学能手53名、市级教学能手87名,强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七是开展蹲点调研活动。组织学科专家深入薄弱学校蹲点调研,对薄弱学科进行精准教研帮扶。八是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全区优秀教师、校长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校长管理制度和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质量的提升。2010年—2012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分别为1228人、1448人、1617人,均位居全市第六名;2013年—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分别为1819人、1873人,均位居全市第五名;2015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880人,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二名;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2088人,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二名。咸阳中学程城人同学以696分的成绩,勇夺咸阳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我区义务教育质量一直名列全市前茅,2015年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位居全市第二名,2016年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位居全市第一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渭城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和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