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同为“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之间差着多少个曹雪芹


时间:2016-12-13 12:38:23   编辑:淮安教育网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不得不说,同为古代四大名著,虽然都有一些败笔瑕疵,但是就情节、表现方式、谋篇布局等方面还是有高低之分的。

先来看《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这一回,罗大爷本意是要突出诸葛亮料事如神,为了打败曹操,对部属部署有周密安排。

小说中,他指派张飞:

“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

但到了曹操真正逃走,

“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南彝陵……”

什么?

走“南彝陵”!

诸葛亮不是说“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吗?”

看来孔明真的“料事如神”,校对干嘛去了?

其实,罗大爷命里就缺个《语文周报》小编,我们报纸的校对质量杠杠的,年年获奖!(小编傲娇脸)

其实,这应该不是校对的事!彝陵南北之别,应该是作者疏忽导致。疏忽之由,凭空臆估。因为“凭空臆估”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特色,“笔误”也不仅仅此一处。

各位可能会说,小说就是凭空捏造的啊?那要看什么小说了。

因为,《三国》作为历史小说,本应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太出格。但是,罗大爷记事记言,虚构者多,往往为突出人物“服务”,用心不诚,舛误便多。

看来,如今罗大爷是如今那些恶搞历史、胡乱编造历史的祖师爷。祖师爷如此,别怪后辈了!

再看,就以本回诸葛亮部署所见,目的是为表现军师料事如神。

他先后吩咐赵云、张飞如何如何,连关羽不受重用,多番争论,引出诸葛亮的故意留难考验,其实都属游戏文字而已。

此处为突出诸葛亮,还无底线地丑化一代英雄曹操,像曹操慌忙逃难时所经之地,一概如孔明所料,堕入默认圈套。

还不止此,曹操的狂妄粗疏,自大自卑,表露无遗。

小说先后记述曹操先则讥笑“周瑜无谋,诸葛少智”“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之类,到了实在中伏,便只有“大惊,弃甲上马”“亡魂丧胆,面面相觑”,完全不像统率数十万兵士之主帅模样。

作为读者,看到每一场景转移,情节发展如何都不出所料,又怎不会有索然无味之慨?

还有,《三国演义》十九回中写刘备军在小沛被吕布军队冲散,刘备落荒逃命。

一个叫刘安的少年猎人为了让刘备吃好吃饱,竟把自己的新婚妻子杀肉给刘备吃了。

每读到这一节,总让人忍不住感到恶心、愤恨和迷惑不解。人也能杀吃?

这刘安杀的是自己新婚妻子,用现在的想法,新婚燕尔,小夫妻应是亲密如胶,你怎么能忍心杀她(就算那个时代杀人不犯法,妻子是活生生年轻可爱的人,她不是一只鸡!)呢?所以对这种人完全无法理解!

从艺术角度看,这是一处很差劲的败笔!

《三国演义》的作者明显偏向刘备,他竭力要把刘备写成一个仁慈、宽厚、很得民心的一个人,所以他才夸张失真地写了“刘安杀妻奉肉”这一细节。

而就是这节不多的文字却成了这部文学名著的一小污点。现引原文以供赏研:

“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刘备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一顿……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作者原本是为了极力吹捧刘备的宽厚和得民心,而这里却恰恰相反,这种不真实的对统治阶级的吹捧,加重了刘备形象的虚伪性。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下面再看看《红楼梦》,曹先生写人写事,就心思细密多了,虽然多出人意表,却合乎常理,比罗大爷就高了不少!

例如,第四十六回写贾赦欲强娶鸳鸯为妾,迫鸳鸯的哥哥金文翔往说情,大动肝火说:

“你别哄我。我明儿还打发你太太过去问鸳鸯。你们说了,他不依,便没你们的不是;若问他,他再依了,仔细你的脑袋。”

这里所说的“依”和“不依”,是指鸳鸯是否肯屈从。

理论上应是:“你们说了,他依了,便没你们的不是;若问他,他不依,仔细你的脑袋。”

大概小说这样写,既表现了贾赦的气急败坏,同时也显示了他所要达成的只是无耻之欲,所以说出来便有些语无伦次。

相近似的例子还有,如第七回写仆人焦大受了寃屈,饮得烂醉,气愤的说:

“不和我说别的还可以,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很多人会直觉作者写错了,只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怎会调转过来的?

但如细心想想,焦大粗人,加上烂醉气愤,说错了是正常,更显其晦气戆直,这是写人栩栩欲活的笔触。

感谢关注《语文周报》官微ywzbgf

责编:蓝风

涉及其他版权问题,

敬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19264816@qq.com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