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话题| “掠夺”式教育何时休?这三类“名校”不得不提


时间:2016-12-06 04:24:41   编辑:淮安教育网

谈到“掠夺”式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名校”。

放眼当下,国内基础教育领域能称之为“名校”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传统名校;一类是各地不断崛起的高考名校;另一类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成名的名校。细细分析三类名校,各有不同的味道。

第一类“名校”,出身“名门”、天生丽质,拥有“高贵”的血统。

这类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经出现过有名的校友和教师(校长);拥有其他学校羡慕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同时,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塔尖,这类学校又拥有广泛可选择的生源,是真正的资源优质名校。

第二类“名校”,是各地区(除少数教育强省外)的高考“巨无霸”学校。

这些学校每年的高考成绩都会给社会和广大家长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特别是拥有清华、北大高录取人数的光环,自然而然成为大众眼中的“名校”。

这类学校一般在管理上严谨甚至严苛,带有“军事化”特点;有一支刻苦敬业的教师队伍,还有区别于一般学校所没有的教师引进能力;拥有一定范围(全市、全省甚至于跨省)的众多“优秀生源”,这不仅让其他同类学校“输在起跑线上”,还使教育失去共同进步的基本条件。

这类“名校”大多采用“现代工业生产流程”,不是站在帮助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观点办学校、办教育,而是只要结果的“功利性掠夺式”竞争思维办学校、办教育。这种“掠夺”是“灾难性”的,带来区域教育生态不断被名校“沙化”,让学校变成了只顾伐木不管植树的“商人”。同时,造成区域教育“畸形”的竞争,让原本“茂盛”和“温暖”的教育变得“荒芜”和“冰冷”,直接导致了社会对教育失望。

家长一方面追捧“名校”,一方面责难“名校”;教师只能以数学为尺子丈量自己每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地把原本灵动的教育生活过得毫无生气;学生在长辈们“光明人生前景”引导下,只有“潜心”唯“分”是从……其实,我们应该及时从“要不要高考成绩”的争论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讨论“高考成绩是怎样取得的”!

第三类“名校”,有出生“贫穷”之地、山村之隅,也有生于名门但不甘做“平庸的富二代”,却都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骨气和不只做继承的“守业者”。

于是,在师资不优、生源不均、条件不备、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它们深挖自身潜力,抓住国家教育改革的契机,多年坚持探索改革之路,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这类“名校”一般备受广大农村地区和专业人士的推崇,也受到诸多想改变又无良方的学校“追捧”,希望能寻找到打开阿里巴巴山洞的“万能钥匙”。

但与此同时,这类学校又常常在模式总结中获得经验推广,部分学校在改革获利的中途停滞不前,使得丰富的教育实践被限制在模式的固化程序中,失去了美好的“味道”。这类停留在某种固化模式改革路上的“名校”,会带来群体明星聚集效应,慢慢不由自主地也变成了一种新的“掠夺”。或许这种“掠夺”,并不是这些“名校”的初衷和最终效应。

总体来看,造成“掠夺”式教育的根源,是把教育当成“渡船”,“坐船人”想又快又省事地到达“成功”彼岸,“开船人”又想降低成本、增大利益。“掠夺”式教育普遍存在,人人“痛恨”却又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面对现状,大多数人除了指责与抱怨外,觉得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挣扎着生存。其实,只要“坐船人”别太着急、少些攀比、多给自己准备几个上岸码头,最终人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彼岸;“开船人”做到不超载、不抢道、不超速,无论客人远近不拒载。走自己的航道,拉自己的“客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不要求“乘客”都到同一个“码头”,这样,教育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掠夺”,就能回归自然,就能真正帮助人,渡己渡人。

(作者系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局长)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编辑:波音

【点击页面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呗↑】

【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在最下方点赞↓】

微信ID:zgjsbqmt

长按3秒识别二维码 关注

▽猜你喜欢▽

?头条| 海峡两岸课堂大pK,二者究竟有何差异?!

?推荐| 李玉贵: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

?推荐| 关于教师职业,人们一直弄错的11件事!

?妙招| 小组合作学习,这3个问题您解决了吗?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