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自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正确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则是课改的中心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师生的积极性。
遇到学生不交流怎么办
在小组活动中,当教师提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时,小组内几个学生面面相觑,静静地坐着,就是不开口。这类问题通常由以下原因造成:
其一,交流内容模糊不清。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要交流什么;或者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一口气说了多个问题,学生没有记住需要交流的问题。
其二,小组交流前,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形成问题或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时自然不知道说什么。
其三,小组内通常有4至6人,在交流时,交流的对象不确定,学生不知道该与组内哪个同伴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组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
教师适时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当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当学生面面相觑、全组人都低头不语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当学生思路不清或漏洞百出时,教师要及时呈现清晰的解题思路。
如何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
推行小组合作后,教师实行加分制度。最初效果很明显,但时间长了,学生对于这些分数也没了兴趣,此时采用什么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引导,课堂评价体系要在变化中不断完善,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取对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减分的策略。同时,为了发挥积分的作用,对于积分较多的学生适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积分优异者照片上墙,奖励本和笔,等等。对于小组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学生,除了扣分还要让其在课间单独给教师重讲一遍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做法。在课堂让学生体验展示成功的快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
学生能力的差异历来存在,有的善于听,有的侧重思,有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爱动,有的爱静……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授课,这种课堂模式下善于听的学生就学得比较快。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些善于表达或者爱表现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而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被动。
要避免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必须适应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依据课题要求,不妨设计成独学、对学、群学等多种方式。学生展示成果时,也可以表达心中的困惑。
教师应将学生的差异性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小先生制”。“小先生”在组内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对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具体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落实因材施教,还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有效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复杂多变,教师要学会及时发现,对症下药,不能一蹴而就,听之任之,更不能灰心丧气。只要善于思考,不断追求,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学)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编辑:波音
【点击页面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呗↑】
【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在最下方点赞↓】
微信ID:zgjsbqmt
长按3秒识别二维码 关注
▽猜你喜欢▽
?头条| 海峡两岸课堂大pK,二者究竟有何差异?!
?课改| 校本教研效果不好,这6个“在”与“不在”您想过吗?
?推荐| 关于教师职业,人们一直弄错的11件事!
?锐评| 太精辟了!为啥取不到真经,反倒成了“补丁”学校?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