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法兰克福10月22日电 (记者 彭大伟)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享有“全球出版界奥林匹克”和“世界文化风向标”的称号。在本届书展上亮相的若干“新面孔”,则令人直观感受到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真实“温度”。
书展三号馆的一处展区内,德国小学生夏洛特捧着一本中国童书爱不释手。
这里是“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儿童绘本专题展览,当中既有经典小人书、水墨剪纸,也有近年来出现的新绘本。
展览策划方、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静炜向中新社记者介绍了这次展览的缘起:“我们在全球和很多教育机构合作,老师和校长们,特别是孩子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小朋友在读什么书?”为此,孔子学院今年首次在中国范围内征集了优秀绘本,并将它们带到法兰克福。
另一展区内,携其获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代表作《三体》德文版亮相的作家刘慈欣,引来不少中外“粉丝”捧场。
到展览日程过半时,会场内出现的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成了抢眼的明星。这是中国成都市首次将VR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城市形象海外推广。其在书展会场外设置的“熊猫快铁”,让参观者领略到中国西部大都市的风情。
“书展已不仅仅是‘书’的展会了,而是把全世界的人请到一起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谈及此次中国代表团在书展的新亮点,法兰克福书展主席于尔根·博斯表示。
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版权交易平台。本届书展上,中国出版界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为例,此次展出的图书多达465种,其中新书380种,而外文图书约占参展图书总量的90%,包括312种英文图书以及德、法、西、阿等17个文种的106种图书。据了解,近年来,该集团每年都在书展上完成上百项版权谈判,达成多项版权输出意向。
不过,记者亦注意到,欧洲出版界期待更多与中国作者、出版人等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中国有那么多精美的图书,我们欧洲人却对其所知甚少,这令人惋惜。”德国青少年出版社联合会主席雷娜特·赖希施泰因观摩中国绘本展台后感慨道。她提供了一个数据:翻译自中文的图书目前仅占德国全部引进书籍的不足0.3%,“我衷心希望,德国图书市场可以向中国绘本敞开大门。”
对于这种现象,在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著名德国汉学家阿克曼看来,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还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现在努力想改变的”。
针对上述“逆差”,静炜认为,首要的现实原因是国内缺乏过硬的翻译人才,其次在对外交流中有时对当地规则欠了解,且双方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亦存在差异。
静炜和阿克曼都提到,对话和交流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此次书展上,中国“70后”作家路内和“80后”于一爽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对话。
“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总体上讲是‘可怜’的,非常模式化,有时甚至肤浅和带有偏见。”曾长期在德国文化传播机构歌德学院中国总院担任院长的阿克曼提醒,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避免功利地、单向度地去“灌输”,而应正视欧洲对中国了解不足的现实,努力介绍真实的、多样的中国文化。
静炜表示,以此次的绘本展览和文学对话为起点,后续还将开展更多活动,“希望能形成一个双向的交流与探讨平台”。
“有缘人总会成朋友。”恰似今年的书展会场内新出现的这句标语,在人声鼎沸的会场内外,中国正努力扩大着文化交流的“朋友圈”。(完)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