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海淀区成府路,顾客在豆瓣书店看书。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昨日,顾客在万圣书园看书。除卖书外,万圣还兼营咖啡。
位于北京大学物美地下超市的野草书店,已经经营十多年,被书友称为“燕园最后的实体书店”。近日,有消息称北大要对物美地下店面重新超标,这家书店有可能面临招标不中、被迫撤店的局面。
在燕园,野草有很多忠实的客户。一位书友告诉记者,每周没事都会去野草逛逛,淘几本书看看。对于野草书店面临的“撤店”危机,很多北大师生以及常去书店购书的书友表示关注。对此,野草店员向记者证实,确实有消息称要进行招标,“已经传了几个月,现在学校还没有确切消息,我们会参加竞标,如果没中标也只能离开”。
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书店逐渐蚕食掉实体书店的市场,电子阅读也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实体书店在租金、水电等成本的逼迫下,逐渐失守,在第三极、风入松等知名书店纷纷关张之后,盘踞在高校周围的民营书店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现状
“卖煎饼都比我们赚钱”
野草书店店面有50平方米左右,四周和中间两排是八九层的书柜,过道狭窄,两个人要侧身才能通过。屋子不大,但并不冷清,除了两三名店员,前来买书的人络绎不绝。
记者到的时候是下午4点多,正好是进货送达的时间,门口密密麻麻摆了十多摞书。记者转了一圈发现,几乎每本书都有折扣,大多在5折上下,便宜的可以到2折。书店门口牌子写着“野草书店,便宜才是硬道理”。
“我们已经在这十多年了。”经理赵亮在忙碌的间隙告诉记者,2004年,野草就进驻北大,算上之前的店面,开了18年了。
野草的店员介绍,房屋租期快到了,今年夏天学校说要招标,租金可能会提高。“已经传了几个月,现在学校还没有确切消息,我们会参加竞标,如果没中标也只能离开”。
记者打电话咨询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工作人员介绍,是否招标以及何时招标不方便透露,以官网发布的通知为准。不过,一位商户介绍,大概在11月或12月份进行招标。
赵亮告诉记者,现在一些民营的小书店并不好生存,压力很大,租金、水电费、人工费等费用高,“卖煎饼的都比我们赚钱,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喜欢这些老师学生”。
野草书店旁边的博雅堂书店也是一家老书店,对于“撤店”的传闻店员表示否认。
记者还走访了周边的其他一些书店。成府路的万圣书园是北京知名度比较高的书店之一,已经开了二十多年。店员介绍,“之所以书店可以坚持到现在,主要在于长时间得到很多读者认可。店里坚持卖一些老书,别的书店没有、网上也没有的书,可以在这里淘到。”
万圣书园对面经营了十年的豆瓣书店也在坚持,不过据老板介绍,目前的经营并不太好,买书的人比前几年少了。目前经营成本收益基本持平,没有太多盈利,“房租比较贵,基本以每年一万的增幅上涨。”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今年8月份出台《关于开展2016年度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今年北京市计划投入1800万元扶持资金,预计70多家书店获奖励扶持,每家书店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此,一些书店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此事。豆瓣书店老板则表示,知道这个通知,但自己书店软硬件不符合申请条件。“很多同行书店都不符合条件没申请下来。”
出路
网店模式和咖啡馆模式
受网络书店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近些年实体书店并不好过,尤其是一些民营小书店。为了让书卖得更好,野草书店开始探索微信营销,目前已经加满了两个微信号。经理陈亮每天都会给新到的书拍照发到微信上,记者数了一下,每天能发20多条特价图书销售信息。
书店门外堆着十多个包裹,都是全国各地的客户在网上订购的书籍。负责收钱的店员说,快递寄送很方便,北京地区是1块钱一斤,“我们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价格会比较便宜”。据了解,野草每天能寄几十个包裹。
豆瓣书店也开了网店,折扣在五折左右,并且会定期通过飞信向此前的读者发送书单。不过,店里从来不卖畅销书,一直以人文社科的专业类书籍为主,都是老板亲自挑选,也会卖一些文创产品。一名结完账的男生专门要了豆瓣书店的书签夹在书里。这个书签是免费赠送的。
清华西门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家前流书店,也开了近10年。门面不大,里面的布置很有特色,除了书之外,还有各种海报、手串、以及一些老物件。与其他书店不同的是,这里的书很多是旧书、老书,价格不贵,很多不超过10元。一名经常来这里“逛”的女生告诉记者,没事就会过来逛逛,老板很热情,平时也有很多人聚集在这里聊天讨论问题。
和很多实体小书店一样,前流书店的经营也会面临一些困难,现在店里也开始了接收快递的业务,还卖一些文化产品。之前前流书店旁边还有一家蓝羊书坊,三年前因为经营困难等原因,书店的老板把店关了。
与野草、豆瓣书店走网络销售和低价销售策略不同,万圣书园一直坚持“高端路线”。
记者看到,万圣以人文社科类为主,店内最低折扣是八五折,主要针对新书,越老的书越不打折。“这是因为以前的书定价便宜,数量也比较少。”已经在书店工作七八年的店员蒋先生介绍。
蒋先生表示,2001年书店搬迁到现在的位置,面积由之前的1000多平米缩至800多平米。2002年前后书店开始经营咖啡馆,咖啡馆与书店隔着一面玻璃墙,买完书就可以顺便过去喝杯咖啡。“书店和咖啡厅相结合是一种趋势,一是方便读者,二是二者可以互动,带动人流。”
声音
“书店是大学校园里的图腾”
“要一直坚持下去啊,我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的,专门过来朝圣。”记者在豆瓣书店探访时,一名正在店里看书的读者突然对店长说,他从广东慕名而来,主要是因为一种情节,现在很多书店比较商业化,自己不太喜欢。
北大校友、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周雷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自己在北大读书时,当时在学校里有很多小书店,折扣比较大,没什么钱的学生很喜欢在里面淘书,还可以看书,那种感觉特别好。后来大学校园及周边的书店越来越少,野草就像实体书店的最后一个角落,现在有时间就会过去翻一下。
“书店是大学校园里的图腾,如果没有,会觉得缺了什么。我觉得,实体书店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图书馆,线上书店是做不到的。但现在,因为阅读习惯的改变,我也开始从网上买书,从kindle下载书看。”周雷说。
文化评论人解玺璋认为,实体书店的衰落与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现在去实体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之前风入松、万圣,都在高校周边,老师、学生去的比较多,经营起来比较容易。但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多从网上买书,经营越来越难,像万圣也开始经营咖啡等辅助性的业务来维持。“像我有时间到附近会去书店转转,但一般也是从网上买书,比较方便。”他说。
“而且现在经营成本太高,北京房租很高,一般的店卖一本书赚不了几块钱,这需要卖多少书才能抵房租呢。”解玺璋认为房租成本是主要压力之一。
一些书店经营很多年,已经成为文化地标,解玺璋表示,如果经营书店的人有一种情怀和情感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亏损。现在政府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等。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