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10幅美术经典,重温长征路上的峥嵘岁月


时间:2016-10-22 09:40:01   编辑:淮安教育网

油画《送别》,靳尚谊作品,1959年

《送别》描绘的是长征的起点——瑞金武阳镇老百姓在村头桥边依依不舍送别红军队伍的画面。为了与瑞金的环境相统一,将背景设定为雨后的黎明,远处灰绿的植被与褐色的泥土,二者与暗灰的天空统一,奠定了画面低沉复杂的情感基调。

油画《我们一定会回来》,孙立新作品,2007年

作品主要突出了红军与群众难舍难分的场面,描绘了老区群众对红军的深情厚意,盼望和期待革命成功,将送红军与盼红军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

油画《娄山关》,全山石作品,1978年

《娄山关》反映的是1935年2月红军为二渡赤水,胜利攻占娄山关的历史场景。在创作实践中,作者多次到江西、湖南一带老革命根据地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历经两年完成了作品的创作。

国画《长征》,李可染作品,1959年

《长征》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景物横向展现,层峦叠嶂,如犬牙交错,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着狭窄曲折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

油画《飞夺泸定桥》,刘国枢作品,1959年

《飞夺泸定桥》采用仰视的视角,描绘了红军抢占泸定桥的战斗场面,将红军勇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永远定格在了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之上,镶嵌于中国革命的史册。

油画《红军过雪山》,艾中信作品,1957年

《红军过雪山》反映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千多米的夹金山时的情景。整幅画如严峻的史诗一般展开,深刻地表现了形式与主题的和谐统一。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油画《红军过草地》,董希文作品,1956年

《红军过草地》描绘的是1936年红军战略大转移历史事件。作品以大面积的黑蓝、普蓝和小面积的橘黄色的对比,浓重地渲染了长征路上严酷的物质环境和红军战士坚毅乐观的精神。

油画《草地夜宿》,孙滋溪作品,1979年

《草地夜宿》通过一个红军小鬼靠在老战士背上酣睡的情景,以人性化的细节打动人心,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

油画《三大主力会师》,蔡亮、张自嶷作品,1977年

《三大主力会师》用壮阔的画面表现了三大主力历经生死考验以不可阻挡之势汇聚在一起时激动人心的历史场面。

版画《地球的红飘带》,沈尧伊作品,1988年至1993年

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根据著名作家魏巍同志的同名长篇小说由王素改编,沈尧伊绘画,共九百二十六幅。以独特的构思立意、精心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视觉的长征。

来源 | 据《中国文化报》、《文汇报》、中国国家博物馆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