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人,雕琢自己,培养孩子
——记著名海派作家、《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作者朱惜珍老师的长征故事,看教育的智慧闪光。
图、文|邓剑英(微信公众号“母亲的长征-ID:djychuangshiji”)
如果给每个城市的女人贴一个标签来代表的话,上海女人该是用什么词呢?大上海的《夜来香》,几乎所有有关上海的电影电视都可以隐隐约约听到这首歌曲,一袭旗袍是代表性的服装,一头精致的卷发衬着精致的妆容,看着都似乎有一种香水味——雕琢的美!除了深吸一口气,简直无法抗拒!
她们一样要生儿育女,一样要相夫教子,也是行走在培养孩子的长征路上的母亲。
被称为上海女儿的海派著名作家朱惜珍老师,从小生长生活在上海,对上海满怀情深,她用十多年时间,走遍上海的64条马路,探寻上海的历史文化,又从上海历史出发,走进山与海的千年……采访惜珍老师,是在高黎贡书院举办的著名作家分享会上,主持人让大家猜猜朱老师的年龄,结果都没猜中,上海女人的内涵与热烈同在,上台是大家闺秀,回家是贤妻良母,听她轻松道来,看一位著名作家的炼成,品一位成功母亲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一篇鸿篇巨制的精神行走。
中国曾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现在一些大城市高学历高收入优质大龄女青年的存在依然是这种观念的遗留造成的社会问题。女画家、女作家是公认的才女,她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们满怀慈悲有大爱,所以,我们看惜珍老师的文章,是对上海历史文化建筑和马路的深情抚摸,那字里行间都是有温暖有灵气的。这样的女子,年龄只会让她更有底蕴和魅力。从女儿到母亲,到外婆,这些角色的重叠,更让我们看到一位母亲的长征,不断地栽培自己,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在思考的路上,在创新的每一天,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一、尊重孩子
当下谁都可以拿教育说事,很多有关教育的文章满天飞,然而,听惜珍老师说起来就是那么轻松简单,似乎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而这里边透出的正是教育的智慧,我看到一个词在闪光“尊重”。要说一个著名作家,教育孩子一定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惜珍老师没有这样做,她不以家长自居,充分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做闺蜜。自己忙着采访、开会、出差、写作,孩子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爱上学习,自主选择,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应该也是女承母业,自然而然吧,但是,深入的了解,真是让我惊呼:太棒了!
女儿中文系毕业,在外企上班,还能专业的演出戏剧,这是怎样的培养?看到这些,我只能说我们很多人所经历的都还不足以语人生。女人要怎样活出自己的风范?看朱老师一家人,有家学文化渊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道,看那5岁的小外孙女,耳濡目染,很多东西,是教不出来的,文化的熏陶,就在这里。惜珍老师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既保留了自己的特长爱好,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与时俱进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何其美好!我们有多少家长为孩子考试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学习,多少大学生除了看书,没有拿得出手的爱好。而惜珍老师的教育就这样悄悄地润物无声。大赞!
二、相信老师
在当下,一些家长赚了钱以后,似乎就认为自己很成功了,对老师都可以指手画脚吹毛求疵了。但是,从惜珍老师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外孙女的老师总是充满感谢和感恩。照理来说,她一定是比这些老师年龄大,阅历深,职位高,她要说谁谁都得听,但是,尊师重教在惜珍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到,我相信,那位老师除了对孩子的无私的爱,还有对惜珍老师真诚的敬重,这才是做人高境界呀!作家,是社会的良心,惜珍老师不仅写出那么多厚重的著作,更用言行给别人树立了标杆。
三、雕琢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创作,女人本身就是绝美的艺术品。然而,很多女人放弃了培养自己,在这个年龄都成了“老太婆”,看,惜珍老师依然保持着女孩般的好奇心,保持学习的热情,用书籍雕琢自己,养成大家闺秀的风范。
书店,常常有惜珍老师的身影,这份气质恰似书香兰亭。上海东方卫视的报道真是名至实归。
《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是惜珍老师代表作之一,作者以行走的方式,像一位资深导游,把如同棋盘一样错综复杂的上海马路,写得文化脉络清晰,历史典故可寻。“梧桐、小路、老房子、那是最上海的画面,一条条幽静的小马路执拗的忍受着寂寞,从容优雅又带点小孤傲;小路上一幢幢各具风韵的老洋房犹如淡然的幽谷花溪,恬静安详的藏在梧桐深处……”“旧上海的花园洋房是一个藏着掖着很多秘密的地方,前世的奢华、摩登藏不住,今生的守望、落寞逃不开”,这样的文字,要怎样的心境才能领悟?!
女人,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快乐,也决定了一个家庭的传承,懂生活的女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培养自己,雕琢自己,是一生的课程。这样的女子,我们会不由自主的仰视!欣赏,赞美!
向朱惜珍老师致敬!
教育的三大智慧:尊重孩子,相信老师,雕琢自己。
《母亲的长征》征集母亲的故事,探寻教育的真谛,您说,我听……
(本文为邓剑英老师原创投稿,邓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母亲的长征-ID:djychuangshiji”亦发布)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