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关注郑州高三学生反驳北大学者:孩时的阅读就像土壤滋生将来的成长,不应过多限制


时间:2016-10-19 09:12:41   编辑:淮安教育网

近日,《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问题再次在网上掀起讨论热潮。9月26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栏目,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老师“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一文之后,不少人不认同秦春华看法,甚至有人认为 “少儿不宜” 限制了学生自由阅读。

而就在昨日,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高泽林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写出《我们不适合阅读“四大名著”吗?》一文,认为与现实中低俗内容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与此同时呼吁“请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决定读什么样的书,而不是所谓合适的就是必读书,所谓不合适的就是禁书”……与秦春华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一位年仅18岁的高中生,缘何会有如此感慨?他写下反驳文章的初衷又是什么?

缘起

北大学者发问,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9月26日的文章中,秦春华从旅途中给女儿讲三国中“蒋干中计”的故事谈起,认为“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内容”。

他写道:“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三国中泽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西游记》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红楼梦》从教育的角度看,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色、空、幻、灭”的主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预期。

另外,秦春华认为,单就文字而言,也不一定适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其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即使勉强读下来也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地看完故事了事。

在他看来,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只不过它们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他期待,应该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摆在孩子的书架上。

反驳

与现实中低俗内容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

秦春华的文章已经发布就引起网友热议——支持者认为,四大名著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地位很高,人性世事刻画得非常深刻,但是反映的大多是人性丑陋的一面;反对者则说,四大名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国粹经典,其文学价值无可比拟……观点的交锋,让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热波。

就在昨日,在中国青年报同一栏目,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文科班学生高泽林写出的《我们不适合阅读“四大名著”吗?》刊登出来。一位高中生反驳北大教授,将这一热点话题在网络上推至沸点。

文章中,高泽林直接切入主题,援引自己十岁就开始读《西游记》的亲身经历认为,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有四:一为内容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二为文字本身造成阅读障碍的大小;三为对孩子的吸引力;四为正面影响的大小。“秦春华老师的观点认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经典都存在负面内容,同时文字本身较为晦涩,所以不能说其合适。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高泽林在文中写道:先说内容,不能否认三国中有阴谋诡计,水浒中有血腥暴力,红楼中有男女情爱,西游中有佛教禅宗,但这些内容分别是每一部书的主旨与核心吗?显然不是……秦老师显然也是更多站在“秦爸爸”这一立场上做出的思考,而问题是,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的残酷性不会因为家长的隔离而有任何改变,而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温室独自面对这一切。

从四大名著文字本身,高泽林认为,认为略高于当前认知水平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永远停留在漫画、绘本、童话的程度难以让孩子的心智有所提升。读名著的过程是一个下意识学习的过程,让孩子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文言熏陶,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名著中的不少文言表达精辟而有味道,每每越读越觉精妙隽永。

高泽林说孩子是适合读四大名著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阅读四大名著,就是为心灵的土壤加一点养料,让我们在面对纷繁的外来文化时能够自信而坦然。”

初衷

孩时的阅读就像土壤,滋生将来的成长

一位年仅18岁的高中生,缘何会有如此感慨?昨天下午5点,记者在郑州外国语学校见到了高泽林。

一身清爽的运动装,带着眼镜略显斯文……这是高泽林给人的第一印象。而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很快就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文章中透露的睿智立即真切起来。

高泽林说,因为学的是文科,他平时就有写随笔的习惯。十一前,读到秦春华老师的文章后,他第一感觉就是不太赞同。随后,利用假期的几天时间写下了这篇反驳文章。

“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还真没想到投给中国青年报后就发表了。”高泽林坦言。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很喜欢读书。《西游记》是他读的第一本《四大名著》,当时读的删减版,觉得里面的剧情好玩、有趣,特别喜欢猪八戒这个角色。不仅是《四大名著》,小学阶段他还读了曹文轩系列、《木偶奇遇记》等中外童话故事。到了初高中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读的书更多了。例如:《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名著,席慕容、王小波、李敖等知名作家的一系列作品。

“小孩子读《四大名著》,就是看情节、看热闹,即使里面有些负面情节也体会不到;长大一些再读的时候,才有了关于历史背景的深层次思考。”高泽林说,《四大名著》里面确实有些负面情节,但并不意味着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为“不要说一本书会改变你的价值观,因为你读的书不够多”。

高泽林坦言,写反驳文章是站在一个刚满18周岁、已经长大的孩子的角度上,我自己从小就读《四大名著》,这些书在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就像是土壤,滋生了我将来的成长,让我的阅读也逐渐发散。一本书会不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当孩子长大了,自己会有鉴别能力,家长不能一味地去限制。“秦老师更多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观点有些偏颇。”

对于一位18岁高中生的反驳,秦春华有什么样的看法?昨晚,记者试图通过电话、短信联系他,但暂时没能收到回复。

采写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迎节

编辑 李想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