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清华长聘教授讲坛开讲 吴国盛讲述科学精神的起源


时间:2016-10-16 09:12:58   编辑:淮安教育网

10月14日上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制度设立后的第三天,科技哲学领域著名学者、人文学院新引进的长聘教授吴国盛在图书馆报告厅向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科学精神的起源”的精彩报告。这也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首场报告。校长邱勇为吴国盛颁发了长聘教授证书并致辞。人文学院教授汪晖主持本期讲坛。

邱勇校长为吴国盛颁发长聘教授证书。

邱勇指出,清华大学正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不久前,苏世民书院首批学生入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是清华在国际教育及培养国际人才、人文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一所大学的高度是由教师队伍水平决定的,清华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引导优秀的学者去教书育人,并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成长机制。学校在教研系列中建立了准聘-长聘教授制度,长聘教授代表了教研系列教师的最高水平。通过设立长聘教授讲坛,可以让最优秀的学者展示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学养,利用讲坛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

邱勇强调,吴国盛教授的报告体现了文理渗透,由吴国盛教授开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第一讲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清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科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促进文理渗透。探索起源实际上是尊重历史、拷问本质,最终要走向未来,希望长聘教授讲坛作为新的起点,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吴国盛做报告。

吴国盛从“什么是科学”谈起,讲述了中西文化对于科学的不同理解,认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理想,要引领世界文明的导向,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科学。吴国盛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特别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其特点之一是强调真正的科学是为了自身目的存在,是超功利的;特点之二是一种内在性的学问,就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作为出发点、自己作为目标,自己为自己立法,自己为自己开辟道路。吴国盛认为,这种理性精神在希腊人看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精神,归根到底讲的是两个字——“自由”,这才是希腊科学根本的精神。

最后,吴国盛指出,探索科学精神的起源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要做到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缺乏是导致我们科学不能走得更远,不能更具创新性的根本原因。

现场认真聆听报告的师生。

据悉,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0年,在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开始在部分试点院系启动了人事制度改革。经过三年左右的探索,2013年,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讨论通过并公布《清华大学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教师队伍分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教研系列教师岗位准聘长聘制度。到2016年1月,纳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范围的38个院系全部如期完成改革方案制定工作,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标志性阶段成果。

为了展现新进入长聘教授岗位教师的学术风采,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学术交流,推动学科交叉,充分发挥长聘教授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学校设立了“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每一位新引进或新晋升的长聘教授,在入职或晋升半年内,通过该讲坛做公开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立足自身的研究领域,兼具学术前沿性和知识普及性。

报告人简介:

吴国盛,男,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八届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1999-2016)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2016)、《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反思科学讲演录》(2004)、《让科学回归人文》(2003)、《自由的科学》(2002)、《追思自然》(1998)、《现代化之忧思》(1998)、《时间的观念》(1996)、《科学的历程》(1995)、《希腊空间概念》(1994)、《自然本体化之误》(1993)等。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1),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9),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