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宽度
文|马晓岚(河北石家庄行唐第二中学)
暑期,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正是新闻之后的天气预报时间:“明天白天,华北大部将会有大到暴雨……”侄女忽然问:“华北是哪儿?”大哥瞪着眼睛,看起来无比惊讶:“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考我们?”
“真不知道啊,很奇怪吗?”
我是真的觉得奇怪了,侄女是武汉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虽然上的是理工科,但这样的问题也不该是她提吧?当然,这可能只是个个例,但她毕竟该是我们眼里的学霸啊。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真的是太狭窄了,并且以后的中考改革也已确定了方向,说是孩子必考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他的小科可以自主选择,当然也强调了所选科目必须有文有理,我不知道这个中考改革是基于怎样的考虑,难道这样不会导致孩子的知识更狭窄吗?术业有专攻?刚刚过了十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术业?他们在学业上的兴趣根本还显示不出来,说白了,孩子的选择,其实就是大人的想法,而大人的想法就取决于升学的难易,可是,初中阶段的课程,根本就都是基础知识,那应该是生活中常识性的内容,为什么要让孩子放弃一部分?是,应选择的科目包括了文理,但是属于文科里的思想政治内容该放弃,地理知识该放弃,还是历史知识该放弃?理科的生物该忽略,化学该忽略,还是物理该忽略?这些内容难道不是都该掌握的吗?如果从初中阶段就很功利地放弃这些知识,那么等成年了,与人聊天都会觉得好没文化的有没有,有没有?
我觉得,一个人的学术理想,应该是这个人自己,而非父母代劳,发自内心的,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的强烈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想探讨这一领域未知知识的强烈愿望,但这种兴趣的产生,应该很少在初中阶段就能显现的吧,所以,这基础阶段的知识,是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该掌握的内容,只有有了所有这些基础知识,等孩子大了,有了自主的想法,明白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有资格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如果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孩子还懵懂的时候,因为功利的目的,为孩子选择了他们不会有兴趣的方向,那孩子的以后的道路该是走的很辛苦吧?再退一步说,咱孩子不是学霸,他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学术理想,但是,这文理两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对以后的职业选择,阅读理解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都是应该有益的吧。
所以,基础知识的广泛掌握,不仅为未来的学术兴趣选择拓宽了道路,更为一生的幸福生活增加了情趣,一个理工科的高材生,不能看懂天气预报,毕竟不太合乎常理吧?
(本文为马晓岚老师原创投稿)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