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老师,别把你的日子过成了“鸡肋”——读《18日,我辞掉了正式在编教师工作》有感


时间:2016-09-26 09:12:05   编辑:淮安教育网

最近两天,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的题目是《18日,我辞掉了正式在编教师工作!漯河教师都看哭了……》,转发文章的公众号是“漯河教师团”,数据显示该文章的阅读量已经成功突破10万。

此文的署名作者是田力,由于文中并没有透露作者的原工作单位。所以,一时还难以判断文章的真实性。不过,文章之所以能在2天的时间里,快速传播,在朋友圉刷屏,一定是在某些方面触动了大家,写出了不少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话。

“2016年8月18日,我辞职了。

当我从教体局走出来的那一刻,心里是别样的轻松。

看着那一屋子等待领取面试通知的考生们,我的辞职似乎成了一种讽刺。

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的离开更是给了他们进去的机会。”

这篇文章颇具戏剧性的开头,正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无数人想挤进教师队伍,可也有不少人在出走。文章的作者正是其中的一员。

想离开的人,终将离开。大家关心的是离开的原因。对此,作者田力写了三点:

一个原因是,对教师极度稳定的工作的厌倦。她写道:“我不否认,教师的工作确实很稳定。它稳定到,可以让你提前看透了自己的一生。每一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每一分钟,甚至是每一秒钟都是大同小异,生既是生,死亦是生。我今年26岁,就已经看到了我的36岁,46岁,56岁,直到退休的前一天。这种毫无创意且又连续不断的 ctrl v 的生活,让本就不算活泼的我显得有些死气沉沉。”辞聘理由是这样填着:“虽是女儿身,却有男儿心。男儿志在四方,而我亦想趁着年轻出去闯荡。”

另一个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钱少、事多、离家远”。文中罗列了许多细节,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或者如果你恰巧有一个家人或者朋友是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相信你会对此产生强烈的认同与共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怀才不遇”。她写道:“曾经的我总会这样告诉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可事实却告诉我,平台很重要,环境很重要,跟对人也很重要。一个人再优秀,如果没有遇到愿意常识和欣赏你的人去挖掘,如果没有能够让你发展的平台,如果身边大多数的人都用自己的人生对你的人生进行道德绑架,那么,你也就只能埋没在滚滚红尘之中,然后用你的人生哲学,去道德绑架着下一代的人生。”

离去是决绝的。作者写道:“精神的愉悦或物质的满足,连其中一个都给不了我的工作,放手也罢。”“从此,我不再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只是我。”

对于作者的离去,那是一个成年人理性的选择。对于个人的理性选择,只要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他人无权干涉,更不该进行“道德绑架”。

所以,如果无法从工作中享受精神的愉悦,面对难以获得丰厚回报的工作,倒不如毅然放手。已然把日子过成了“鸡肋”,却依然犹豫不决,不是智者的选择。

可是,还是有不少人从教师的工作中享受到了乐趣,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的。

教师的工作的确无法给人丰厚的物质回报。与社会上动辄每月上万元的收入相比,老师的工资真是让人汗颜。“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说法,也是许多人“呵呵”的论据。不允许有偿补课等规定,除了为社会上辅导班的兴旺奠定了基础,也断绝了许多老师课余辅导补贴家用的念想。

然而,教师的工作却绝不应当缺少精神的愉悦。缺乏精神愉悦的劳动不能叫劳动,那只是奴役。教师的工作如果变成了奴役,受伤的就绝不只是教师本人,受伤的更是他班里的那些孩子。

劳动,还是奴役,关键在于“自主性”。当一件事,是从自己心里生发出来,是自己决定去做,而不是来自于外来的命令,就会让人更容易体会到精神的愉悦。

诚然,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有许多不得不做的事,要完成许多我们并不情愿去完成的任务,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职业倦怠感”。可是,哪一项工作不是如此呢?又有哪个行业不存在“职业倦怠”?人生本来就需要“戴着镣铐跳舞”。

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有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女人,几枝野外摘来的野花便能让家里充满生机。同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因为有了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几句暖心的话语便能让班上笑声连连。

虽然我可以理解作者田力决绝的离去,但我却不同意她对教师工作的认识——“这种毫无创意且又连续不断的 ctrl v 的生活”。我想这也是他无法从工作中享受精神愉悦的主要原因。

当工作沦落为“只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那些任务又极其的相似,那么工作便变成了只剩下“毫无创意且连续不断的 ctrl v 的生活”。因为在这样的工作里,个人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工作自然变成了奴役。

可是,教师的工作绝不是这样。当你关上教室的门,当你站在讲台上,你便拥有了自己的空间与舞台。你是要完成一些上级布置的任务,可除此你还有许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你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且对学生有益处的事情。即便是必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你还可以选择完成的方式,你可以选择或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

作为语文老师,教学生学好课本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吧。可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却选择了用几周的时间教完课本上的内容,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进行海量阅读,并从中发现无穷的趣味。

背诵古诗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吧。可是,怎么背?陈琴老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好几位有过旧时私塾“童子功”的老先生。那些老先生尽管已是发稀齿落的耄耋之年,儿时诵读过的诗词歌赋却能倒背如流。这让她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成长走上了“快车道”。如果你听过陈琴老师的吟诵,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她的愉悦。

每天的教育教学任务的确十分繁重,可是我们却可以看到不少老师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我前一段通过知网查阅了薛法根老师发表的文章,让我惊叹的是最多的年份他竟然可以做到一年发表文章70余篇。管建刚老师每年都会有专著发表。你听听他们的讲座,哪一个不是对教育充满深情?

所以,精神的愉悦关键在自己,是被动地接受,还是主动地创造?是奴役,还是享受?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也许无法拒绝那些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也许不能改变微薄的工资收入,但也不要因此失去享受教育的“好心情”。

老师,别把你的日子过成了“鸡肋”。

附:《18日,我辞掉了正式在编教师工作!漯河教师都看哭了……》原文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小学语文教师

了解更多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