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的有效途径
文|刘伟(河南省驻马店天中实验学校校长)
生活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对表象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帮其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现代课程论告诉我们,那些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统称为课程资源。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学科教材、国际互联网、生态环境、教师知识、风俗习惯、生活体验、名胜古迹、图书资料等等。经验是学习的前提,这些课程资源如果学生有所了解,有所接触,则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利。因为“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仅从拥有和掌握课程资源这方面来比较,目前城乡差别不是小了,而是大了。
城市里有的是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文化宫、图书资料等文体设施,与学习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应有尽有,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随时随处可以接触到这些课程资源,因而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时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一定是显然的。再看农村的孩子,广袤的农村,一望无际的农田和农作物是孩子们熟悉的,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接触不到利于学习的课程资源了,加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学生看不到、摸不着模型实物,捞不着动手做实验,学习新知识时就不易理解和掌握,很难提高学习效果。有人说寒门不再出贵子,好像危言耸听,实则不无道理。
面对课程资源上的城乡差别,给农村老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课题,那就是如何通过挖掘课程资源来缩小城乡差别。其实农村也有不少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些方面比城市还有优势,例如,农作物、树木、家禽家畜、鱼类等,对学生学习生物课程肯定有所帮助;家庭照明用电、家电、农机、农资、化肥、农药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关键是老师要有挖掘开发这些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行动,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可以拿着实物给学生拆卸演示讲解,可以拍成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普及给农村老师带来了十分利好的条件,如果农村老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则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的孩子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动画演示等学习理解新知识,通过感性认识便于领会领悟新知识,进而掌握新知识。
缩小课程资源上的城乡差别,是农村老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这就要求农村老师增强帮助农村孩子的使命感,充分利用课件、实验、挂图、社会现实等,挖掘、整合、开发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课程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力求每一节课都上得丰富、有趣,帮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里的孩子差不多的学习条件。
(本文为刘伟校长原创投稿)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