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成为站在学生背后的人
——读张文质说①《教师的“微革命”》有感
文|史录选(甘肃省泾川县丰台镇张观察小学校长)
《教师的微革命》之中“让学习发生”这一篇,我反复啃读了好几次,每一次读后,我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我们的教师当中,真正站在学生背后的有多少人”?
今日清晨,我在校园里转悠,看着这雾蒙蒙的天空,听听枝头刚刚酣睡过来的鸟鸣,偶遇几个老师走了过来,我向他们问到这个问题,他们沉思片刻,雅然一笑,说:“昨夜一场秋雨,把校长荡漾的神志不清”。在这静寂的乡村校园,我聆听这样的言语,欣慰地笑了。
我说这样的话语,让老师们认为我是神经质,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在这不经意的对话中,我看到了身边这些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何等的浅薄,从这浅薄之中,我进一步地推想到他们平时教学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就是老师,你们就必须听我的”。
(1)
《让学习发生》一文中,张老师提出“大问题”一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大问题就是教师转换教育角色,转变教学观念,比如,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自己去理解,遇到的问题,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自然解决,昨天早晨我在听课的时候,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而学生总是充当配角,这种主次颠倒主要原因是班级授课缺少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这主要是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造成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威胁就是把学生的地位从主要拉到了次要,促使好多教师站在学生的面前,强迫学生接受课堂知识。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突出两点:一是教师必须怀着一种平和心,班级出现几个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很正常;二是强化训练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和习惯,这种强化不是强迫,重在引导,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也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发现新鲜的东西,独特的东西,适合自己成长需要的东西。学生有了这样自主学习的意识,就很自觉地有了表现欲,这样,学生慢慢往前走,教师慢慢往后退,最后,教师成为站到学生背后的那个人。
当教师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自信,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很自信、很从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据我听课观察,目前不是说学生缺乏自信,而是缺少学生展示自信的平台,做得最好的,学生只是在上课过程中,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而很少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剥夺了学生该有的权利,这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做得做愚蠢的事情。张老师说:“大问题教学是基于对人性、对生命的理解”。多数教师的教学,正好忽视了这一点,或者,纯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假如,每教学一节课,教师首先把教学的视角瞄准学生的生命发展,或许,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性,每个教师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背后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知识只有和生命媾和的时候,知识才会放射出本来的光芒。
(2)
《让学习发生》一文中,张老师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美国教育家鲍伊尔说过:“在任何一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比什么都重要”。目前,尤其在乡村学校,哪来的什么奋斗目标?如要有人问:校长脱口而出,本学年我校的奋斗目标是整体学科合格率提高多少,优秀率提高多少。除了成绩,校长好像讲其他东西都毫无说服力。就我而言,当校长十多年,我的管理理念不是过多地关注成绩,我所在的学校需要走出去的孩子是自由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成就什么样的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教育必须要着眼于未来,而成绩是暂时的,也含有好多不真实的东西。
鲁迅先生曾经强调过“二我状态”,所谓二我状态,就是说对上是奴才,对下是主子。这种人人格是分裂的,内心是黑暗的,行为是病态的。特别是有些校长,管理工作毫无自己的办学理念,整天做得尽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平时,按照我们的理念办学,做一点,积累一点,对于检查我们还有必要兴师动众吗?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要去思考尽善尽美,做到“最不坏”也是难得。我们的目标要小,比如,班级有三个需要管教的学生,我们可以一月甚至半年教育其中的一个学生,不要动不动就立下军令,说“不出半月,三个学生如何如何变化”。有人说看到死人很可怕,其实,活人更可怕。要成为朋友,除非你把他们养好,否则,因为活人的差错,或许会要了你的命。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