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顶级人才是培养出的还是筛选出的?郑也夫这样回答


时间:2016-05-10 13:36:46   编辑:淮安教育网

搜狐教育讯 5月7日,《以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做了关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郑也夫提到教育如果太追求效率杀伤的直接是学生,无助于培养人才。当下高等教育人才筛选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十三亿人口大国,培养筛选的对象和人口数量不匹配,还有一个是高度污染。而顶级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是筛选出来的。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搜狐教育独家网络媒体报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为郑也夫演讲内容:

图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

关于教育公正与效率,我谈四个观点。

第一,通过教育筛选人才,中国古人在这个方面做出了最伟大的尝试。通过教育筛选人才在公正这个维度得到了极大的实现,但是在效率这个方面不能恭维。其实从朱元璋到康熙,皇帝们把这件事情看的清清楚楚,但没办法还要搞。在培养人才方面是科举制是没有效率的,但在另一个追求上是有效率的,就是王朝的稳定。王朝的权力高层的人的晋升从来都需要激烈的角逐,以文化的竞争代替了武力的竞争。完成了这件事,上来的人没有能力不要紧,靠别的人来配。我们不要以为科举制度培养了人才,其实这个制度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效率是不高的。

第二,在教育中谈效率要慎重,特别是在微观的层次上。在福特的生产线上管理者强调效率,可以很好,但在教育那儿不是这回事。在生产线如果质量有监督,肯定会生产出很多很好的产品,付出的代价是劳工的疲劳。微观层次上,教育一线的人太追求效率,杀伤的直接是你的学生,无助于培养人才。人有早熟有晚熟,因为每个人基因的差异,接受慢的人快不得,接受快的人慢不得,怎么追求效率?微观程度上强调追求效率,一定会杀伤人才培养。

第三,高端人才其实主要不是靠培养,而是靠选拔。选拔这件事情如果可以成功的话,依赖于两大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选拔的面积要广,被我筛选的人要多。第二个条件,选拔过程不要被污染。比如足球,用一个急功近利的方式,把少年送到巴西、送到西班牙去训练,这种手段对于产生顶级人才是自杀式的。为什么是自杀式的?因为他们去的时候肯定是非常小众的,因为早年没有看清基因,没有看清潜力,可能日后成为不了非常优秀的队员。但是在早期污染了选拔环境,因为早期在西班牙、在巴西受这么好的足球训练,将同龄的队员比掉了,本来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面积供教练员筛选,但是现在没有了,现在就剩下巴西的一波少年和西班牙的一波少年,国内的同龄少年比不过他们。但是国内有很多同龄少年的基因比他们好的多,但是选择面比较变得非常狭窄了。

教育人才筛选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十三亿人口大国,我们培养筛选的对象和人口数量是不匹配的。还有就是高度污染,污染的结果对于选拔者对于教师来说,是很悲哀的。孩子们小时候学习环境大不一样,分数高有的时候是催出来的,没有潜力。我觉得要想克服筛选过程当中的污染问题,扩大筛选面积,主要的方式是在教学质量上趋近平等。这个事情一点都不难做,进行教师轮转。关键就是很怀疑政府想做吗?如果不想做就没办法。顶级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绝对是筛选出来的。

第四,政府在教育上出台了扩招政策,已经搞了十几年。扩招这件事情对于效率的伤害不要说了,很多三本学校办的一塌糊涂,哪有效率可言。公正也是极不公正的,因为扩招毕业生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需要做微观的深入调查,看找不到工作的人是什么家庭出身。我很怀疑三本学校的生源当中底层人出身更多一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是底层出身更多。扩招让很多人陪榜,读完了以后找不到工作,因为招生过度都是非常糟糕的。我猜想很可能陪榜的人里面底层的人更多,扩招美其名曰让这些人有机会上大学,实际上让他们陪榜,让他们付出金钱的成本、时间的成本,付出他们最好的年华到这里受糟糕的教育,这件事情应该终结了。我就说到这儿吧!谢谢大家!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