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科学研究空前活跃,国际科技交流也越来越便利。“闭门造车”无异于枯坐井底,只能看到小小的一方世界。全球学界正以更加开放、积极的态度交流着前沿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如今,每年都有数量繁多的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和国际学术年会,让更多国家的科研工作者参与了进来,全球最前沿的科研发现和科研成果也走上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国内众多高校亦投身其中,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最好大学网根据“2016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整合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各类别高校在2014年的国际科技交流总体情况,用数据呈现最客观的高校国际科技交流实景。
高校的国际科技交流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的人次,包括高等学校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派遣人数与接收人数;二是国际学术会议的活跃度,包括国际学术会议的出席人数、交流论文(篇数)、特邀报告(篇数)以及主办次数。
从分地区统计表上我们发现,上海高校在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领域表现最为活跃,2014年总计派遣了4448人次出国参与研究项目,接受了5524人次来华合作研究。北京高校同样表现抢眼,共派遣4678人次、接受4446人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此外,江苏省高校的合作研究派遣人数与接收人数均超过了3000人。
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方面,北京、上海、江苏、湖北以及四川等地高校在2014年都分别有上万人次参与了各种形式、不同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述几个地区的高校在会议上交流论文以及作特邀报告的数量也都名列前茅,其中交流论文篇数最多的是北京市,达到了15613篇;江苏省亦有10625篇交流论文,从数据表现上十分亮眼。2014年我国高校主办的2291次国际学术会议中,上海高校共承办了502次,江苏承办了229次,北京承办了215次,三个教育发达地区几乎“承包”了将近一半的国际学术会议。
△上表排序根据2016“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确定
2014年全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国际科技交流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是部属高校中国际合作研究最活跃的,派遣与接收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人员的数量都高居榜单前列,均超过了1400人次。受限于学科性质,国际科技交流相对较少的则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化工大学。
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方面,同济大学以7717的参会人次居首,超越了北京大学的7321人次。北京大学则向参与的国际学术会议一共提交了2883篇交流论文以及1667篇特邀报告,实力霸榜。
通过上表的数据总结,总体而言,综合性大学在国际科技交流舞台上更加活跃,工科院校亦同样表现出了强劲的科技交流行动力,农林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也在不断强化着国际科技交流。
高校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往往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渠道和更快的速度获得国际科研前沿资讯,从而为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提高学校自身的科技水平与国际学术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双一流”时代,未来谁将引领国际科研风向?拭目以待吧!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