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叫停抽签毕业典礼该反思什么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 线教平
近日,清华大学学生爆料称,该校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采取抽签模式,引起学生不满。对此,该校研工部负责人曾发布消息称,“抽签决定草率,已叫停并整改”,并向受到此事困扰的学生们致歉。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目前正在全力准备相关工作,保证每一位报名想参加毕业典礼的同学都能在母校参加毕业典礼。(6月21日北京晨报)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采取抽检模式的做法尽管在舆论压力下已经被迫叫停,但这种校方自认为“草率”的决定余波却难以消停。原因就在于,这种“草率决定”的背后却透露出学校对学生权益的习惯性漠视和不尊重,而这种习惯忽视学生权益的行为绝非清华大学一家。许多大学的毕业典礼要么根本没有,要么沦为校长个人的表演秀。这说明,所谓的“以生为本”还远未成为一些学校的自觉意识,因此才出现尽管口头上可能说着“以生为本”,实际中却时不时出现处处与“以生为本”相背离的“草率”乱象。
就清华大学抽签参加毕业典礼的做法而言,尽管已经被迫被叫停,校方也进行了初步反省,但人们仍有足够的理由进一步质疑,如果校方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抽签参加毕业典礼的错误根源在于对“以生为本”的漠视,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毕业典礼对每个学生的重大意义,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时时处处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便叫停并整改了,又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和意义?
人都是有感情的,毕业典礼作为“最后一课”对学生和学校都意义重大,远非一场仪式那么简单。对学生而言,要毕业了,或许从此要告别相对单纯的大学生活,告别一段“衣食相对无忧”的青葱岁月,告别以知识和能力储备为主的阶段,开始转向人生的另一个“战场”。对此,他们多数人内心充满了紧张、也充满了渴望,也更需要学校加油鼓劲;对学校而言,自己辛苦培育的“产品”终于出厂,要迎接社会的检验,他们合格吗?社会对他们的满意度如何?临近毕业,还有哪些需要嘱托他们或者需要提醒他们注意的?我们时常看到,在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不乏有应邀前来的知名校友为学弟学妹们加油打气、指点迷津,不乏有学弟学妹们的成长心得和对生命感悟的分享,而鲜有校长个人的“喋喋不休”。校长要做的就是和学生分享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为每个学子的精彩喝彩,为他们的未来加油打气。学生在这个舞台收获的不仅是一次情谊,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而这样的一场毕业典礼无论对于学校或者是学生,都具有成长的意义。
毕业典礼看似事小,背后却折射出了学校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文化,实际上反映了育人者的价值观和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这方面的不足必定在各个层面显现出来,清华大学抽签让学生参加毕业典礼的“决定”,不是一句“草率”就能解释了的。是否在日常中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是否在平时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这,也许是毕业典礼之外,当下不少学校该认真反思的。
执笔:张晓震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