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办学的冷思考
文|张忠宝(辽宁省特级教师、锦州市第八中学校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数量上已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数量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渴望与追求,但质量不仅不能满足需要,还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本身的形象。实现教育家办学,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在近期内还仅仅是一个愿景。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还没有产生教育家的土壤及生存的空间,教育家办学处在无奈与期待的尴尬境地。
中国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孔子,他不仅影响中国几千年,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甚至是全世界。而当今教育界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却少而又少,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更是凤毛麟角,别说孔老夫子,像张伯苓、蔡元培、陶行之这样的教育泰斗都已绝迹,是我们的教育人士缺少教育理想了吗?其实不然,是缺少了教育家成长的软环境,是社会功利主义影响的必然结果。为了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教育理想目标,必须做好三件事:
一是创造必要的教育家成长的环境。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又必然受经济发展影响,要想让办教育的人远离功利、远离金钱,就必须切断教育赚钱的链条,像当年军队与军队企业脱钩一样,军队办企业可以把军队拖垮,教育赚钱也可以把教育拖垮,教育应该是财政完全支撑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与金钱离的太近,就会功利。有了功利思想,按规律办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教育家成长需要财政完全支撑的土壤(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段),需要财政实事求是地满足教育的正常支出,而不再有同一区域中小学校教师在不同学校上课越多绩效工资越贬值的闹剧,不再有外国友好学校来访可以不吃不喝的尴尬境地,不再有学校可以换休却永远不可以加班,即使加班也不得加班费的境况。关系理顺了,教育人就可以按常理做事,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办教育的人做真实的人,才会出现真的教育家。
二是落实科学的教育家选拔机制。科学家可以培养,教育家亦可以培养,让那些热爱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杰出教师率先进入教育家后备队伍,给实践的土壤,创造成长的机会,附之以理论,层层历炼,处处打磨,不信不出教育家。而当前主流社会状况是管教育的人大都不懂教育,甚至和教育不沾边,以官员自居,这也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状态。有的地方学校校长都已官员化,校长也与教育不沾边,不懂教育却在教师大会上喝斥教师,校长与老师矛盾尖锐,别说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稳定都难以维计。因此,要想教育家办学,必须落实科学的教育家选拔机制,彻底改变教育是“大蛋糕”,谁都想“分一块”的混乱局面。
三是理性的关注教育家的成长。环境好了,选拔机制科学了,教育家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家应该在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产生,这是世界惯例,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家是那些把教育当生命的人,是那些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人,是那些抛弃世俗有执着教育追求的人。这样的人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难免让一些人不高兴,因此,管理者、培养者要以善良、宽容的心态理解他们,以执着、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塑造他们,让他们把心完完全全的交给孩子,交给党的教育事业,这样的人才配教育家称号。
中国教育家倍出的时候,就是中国教育春天来到的时候,我们期待那一天到来……
(本文为张忠宝校长原创投稿)
作者简介:
张忠宝,男,1967年生,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校长,辽宁省特级教师,辽宁省首批专家型校长,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锦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辽宁华育十佳校长,全国优秀校长。累计发表文章50余篇,主编生物有效备课被选入国培教材,参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实践解读”一书广受好评。著有《学生至上与教师第一》《我的教育心语——给初中生家长的100条新建议》。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