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教育新闻

职业教育突出“考证”须防偏离育人轨道


时间:2016-04-28 16:46:52   编辑:淮安教育网

近日,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中,都将“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这就意味着国家在取消了将近半数的职业资格许可之后,在职业院校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制度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强化。

“双证书”制度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不仅是职业院校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就连普通老百姓都都明白“一证在手,终身不愁”的道理。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方面也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多数毕业生走向社会即可顺利上岗,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高位,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职业教育的声誉。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明确强调,要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突出了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但在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出现了片面追求发展学生一技之长,围绕考证办学的情况。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解决职业院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问题,专门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抽测制度,但执行过程并不顺利,实际效果也不理想。有鉴于此,在国家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作为办学评估指标后,各职业院校更应谨防出现一切围绕考证转,片面追求“获证率”,把职业教育变成“考证教育”的现象。否则,就会和普通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样,偏离育人的轨道。

在新的形势下,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理应与时俱进。“崇尚一技之长”已经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不唯学历凭能力”也不是只凭技术和技能。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其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近年来,教育部已经正式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现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新节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各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同时也要坚决避免将职业教育办成简单的“一技之长教育”、“考证教育”和“蓝领教育”。

职业院校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从校长管理理念、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后勤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转型升级,提升学校综合育人水平,着力培养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追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孙光友,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26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阅读( 7)评论0赞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