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淮安新闻

初中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6-09-01 18:10:28   编辑:淮安教育网

题解。刻舟求剑: 刻舟 在船上刻记号; 求剑 寻找剑。

初中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刻舟求剑

【课文提示】

1.题解。刻舟求剑: 刻舟 在船上刻记号; 求剑 寻找剑。

2.《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我国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

【补充词释】

其:他,楚人。

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行:走。

不亦 乎:不也是 吗?

【自我测试】写出 和 的各个读音,并且分别组成词语:

我和你一起去 ( h )

他附和大家 ( h )

和面做馒头 ( hu )

和药 ( hu )

这副牌我和了 ( h )

【理解课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 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

原文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 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 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原文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 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

原文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楚国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剑,而是在船帮上刻个记号,等船停后才去寻找。剑却沉到江底,而船已向前行驶,这怎么能寻着剑的踪影?

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 刻舟求剑 。作者通过故事,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开失败。这就叫 因地制宜 。

【思考问题】

6.《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

7.《刻舟求剑》分几个层次?

( 课文分两个层次:

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

①先写事情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是写作者的议论,指出此人的糊涂可笑。这是未能找到剑的关键: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最后的一个反问: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

8.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

以上就是由淮安教育网为您提供的《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愿大家有所收获。

初中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标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