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海草 游石屋 寻迹古村落”社会实践团暑假社会实践总结
2016年7月15日至2016年7月29日,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追海草 游石屋 寻迹古村落”社会实践团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如其名,主要实践地分别为淄博市淄川区上端士村的石头屋以及威海荣成市东楮岛的海草屋。实践求真,也是一场开阔视野的旅行。
为了解山东省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发现开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确保建筑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以及进一步挖掘东楮岛海草屋文化精粹,深入了解海草屋文化现存状况,以更好规划东楮岛古村落未来发展道路,怀着这些目标,我们实践团踏上了此次征程。
7月,忙碌的开始。初期,整个团队就加速运转起来,开会、分工、写材料,团长霍文静及所有成员各负其责。开会时,分工合作,你写背景材料,我找实践地单位,他去提前安排住行,一场成功的实践,离不开团队机器每个零件的努力。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实践地接收证明、策划书、立项书等等。材料是一方面,生活是另一方面,前期资金筹集、住宿地安排、吃住统计等等,每个人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任务,为接下来的实践做好准备。
这次实践有三个目的:1了解山东省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发现开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确保建筑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2.获取文化资料。为开展后期实践工作,确定日后的调研方向以及获取更多关于调研地点的相关资料和信息;3规划未来。挖掘东楮岛海草屋文化精粹,深入了解海草屋文化现存状况,以更好规划东楮岛古村落未来发展道路。
7月15日,实践正式启动。
山东理工大学寻迹暑期社会实践首站在淄川上端士村石头屋,展开了一趟关于淄川城建局,淄川旅游局,淄川博物馆,淄川区团委,太和镇政府等部门的实践调研,为期4天。感受古村落建筑魅力,传承古建筑文化。
7月15日上午,“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淄博市淄川建设局,对关于古村落古建筑的知识进行调研。队员到达城建局向工作人员说明此行的目的后,受到乡镇科负责人的接待。队员围绕石头屋问题进行访问,其他各地也是如此进行。收集全各个相关行业对石头屋的了解,团队向最终目的地石头屋进发。到达石头屋,采集图片资料,调查问卷结合交谈了解,了解了石头屋的历史文化、房屋规划建造等各方面问题,整理成册,记录整理为一本以石头屋为主的资料。
实践成员在调查中了解到,上端士村村民利用地形,以山石、树木建造房屋。石头房利于遮风挡雨,夏凉,缺点在于建筑本身带有阴湿性,冬天时却会感到寒冷。
淄博站石头屋调研结束,下一段实践之行开启:威海海草屋。
为了更好地确定在荣成市区的调研方向,以便更好的开展后期的实践工作以及获得更多关于荣成市调研地点的相关信息和资料,7月22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荣成市市委进行调研。在说明来意后,共青团荣成市委宣传部的李凤晓主任热情的接待了调研队成员们。
7月19日,团队赶赴威海荣成市展开关于海草屋的调研,同石头屋之行相似,团队在威海先开展了相关行业的调研,详细了解后,最后调研海草屋,涉及到荣成市旅游局、威海荣成市委、荣成市博物馆、荣成城建局相关单位。
此次威海之行目的也有三个:1.感受海草房的魅力,了解海草房的构成与优点,以及海草房的修复与保护问题;2.了解东楮岛村现存的状况以及政府对它采取的保护措施,以便为后期进行实地考察提供理论基础;3.落实、考察东楮岛海草屋文化和村集体发展状况,规划出海草屋文化未来发展出路。
继上门走访威海各个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交谈访问,“寻迹”实践团队成员对东楮岛村当地文化以及海草房古建筑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完毕,团队出发,目的地:东楮岛海草屋。
队员们在拍照留存图片资料,实地考察后,见识了海草屋与当地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团队经过与当地村委会及村民交流,以及亲身体会,对海草屋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由于年龄分歧,在新型建筑和海草房中,老年人更加偏爱海草房,而年轻人则更加喜欢新型建筑。关于修复保护的问题,早期村民们修复保护尚有余力,但现在由于环境的破坏,海草日益减少近乎绝迹,材料缺少,而相关技术也已流失,面对海草房的“伤痕”,更多的只有心痛。
淄博-威海之行结束,实践成员收获颇多。见识到了关于大自然与人力结合的美妙,走过了许多古朴村落,每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其散发的魅力让人着迷。
淮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