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淮安新闻

用爱与责任托起诗歌的未来


时间:2016-08-29 09:11:23   编辑:淮安教育网

【邓剑英专栏】

用爱与责任托起诗歌的未来

——记诗坛传奇人物谭五昌

文|邓剑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生,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理事)

没有诗歌,一个民族就会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屠岸

2016年8月16日,末伏,北京,中环世贸,时代美术馆,《2015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正在进行时,在京知名诗人、学者、艺术家近200人与会,大家齐聚一堂,各大媒体都派出代表进行现场报道。诗人嘉宾们意气风发,受到尊重的成就感洋溢在脸上。该书主编谭五昌教授正忙碌的跟每个人打招呼,手头不停的在记录什么。他能喊出每个人的名字,甚至知道每个诗人的背景。《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堪称一大盛事,各路平常只知道名字没见过真人的诗坛大咖陆续到来,他们脸上的笑容闪着灵性的光辉。

主持人、诗人:冰峰

首届华语诗歌春晚总导演,主持人:杜杜

初识谭五昌先生是在清华美院当代艺术研究生班的课堂,他看起来跟我们很多学生年龄相仿的样子,依然保留着江西人的口音和穿衣风格,看上去似乎有点貌不惊人,在众多艺术家出没的清华美院,或许根本不会有人关注到他。然而,那天他是应邀前来给我们授课的教师,他一上讲台,开始他的题为《诗性与绘画》的专题讲座,却是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侧耳倾听,从盛唐到明清,从传统到现代,他把中国诗词与绘画的关系捋了个透,不愧为北大才子!我当时听得入神之际,听到谭老师以上海诗人严力的《还给我》为例的时候,为他的江西口音有些着急,主动上台朗诵这首诗,结果朗诵到第三句时,被感动而哽咽,之后的朗诵根本就不需要技巧而是情感的投入,我已不记得当时自己的状态,只记得台下两百多人许久的安静之后暴风雨般的掌声,以至于那次同学们记住我的不是我的画而是我朗诵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诗书画共同呈现的精神风貌,诗歌是灵性的表达,是爱与责任激发的情怀,中国历朝历代传世诗歌都是与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经济能力决定话语权的当代,谁要说自己是诗人,似乎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哪家闺女如果嫁给一个诗人,会认为这是不靠谱的事。但是,就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位为中国诗人呐喊和正名的人,倾其所能用尽洪荒之力为不断确立中国诗人的价值骄傲感。是他为英年早逝的海子整理出版诗集,帮助海子的家人找到精神寄托,这是大义换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连续6年编撰出《中国新诗排行榜》,让海内外诗人拥有了一个高端的诗艺交流平台。在2016年1月30日,农历小年来临之际,他在北京发起“首届华语诗歌春晚”,主会场放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结果一呼百应,全国有三十个省市作为分会场同时举办华语诗歌春晚,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北京大学华语诗歌春晚现场

这就是谭五昌先生!

且让我以学生与朋友的名义来对这位为中国诗坛做出卓越贡献的年轻学者谭五昌先生做些介绍,也站在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当下教育的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士大夫都是能诗能书能画,胸怀抱负。那么,诗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且看盛唐:王勃,贺知章,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贺,一个个诗名远扬,大唐盛世,经济繁荣,诗人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可谓“神来,气来,情来。”,每一位载入史册的诗人都是时代骄子,他们中的不少人建功立业,征战沙场,如王维的《从军行》,洋溢着明朗情思与雄壮气势!大唐张说和张九龄先后为相,广纳贤才,为各种松散的才子型诗人创造了展示的平台和成长的土壤,形成不同风格的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这就是大唐盛世,一个属于诗人的盛唐。

且看现当代:胡适、艾青,徐志摩、郭沫若、余光中,北岛、海子,一个个诗人虽然光芒耀眼,但境况好像每况愈下。整个社会是否越来越没有那种诗人的气场了呢?在当下这个信息传播发达的时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应该是如鱼得水。然而现代人的诗性越来越匮乏,他们为生存而奔波,诗人已经不能靠稿费生存了,然而,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依然有对诗歌创作的执着爱好者,像信徒一样虔诚,传播美的灵感,表达对生活的赞美。这些诗人的灵感如星光闪烁,这些诗句如散落的珍珠。谭五昌先生这些年来走遍大江南北,与各地诗人建立联系,搜集全国各民族诗人创作出来的优秀诗歌作品,选编成诗歌排行榜,让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享受到精神的大餐。记录和传播诗歌,促进诗歌的发展,谭五昌老师乐此不疲,兢兢业业。一件事做一年两年或许是兴趣,做十年,二十年呢?我认为是他对诗歌的爱与责任,让谭五昌老师创造了诸多超越常人的诗歌事件,堪称传奇。

让我们来简单看一看谭五昌先生的大事年表,让事实来印证他作为一名诗坛公众人物的与众不同:

1997年4月份,谭五昌完成诗学论文《海子论》,作为自己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海子论》全文近4万字,这是国内第一篇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天才诗人海子诗歌创作特色与海子精神与心理结构的诗学论文,问世后受到诗界诸多人士的持续关注与好评,从此他在诗坛名声鹊起,一发不可收拾。

2005年7月份,谭五昌在北京创办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10月22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主持国际汉语诗歌协会成立仪式。著名诗歌翻译家屠岸先生被聘任为会长。前后陆续有郑敏、罗门、洛夫、赵振江、孙玉石、任洪渊、食指、王家新、欧阳江河、西川、梁小斌、李小雨、非马等海内外一二百位知名诗人、诗评家、翻译家被聘任担任本协会的各种荣誉性职务。

2008年1月份,谭五昌编著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诗歌精品》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受到诗界人士与普通读者的广泛认可与普遍好评,迄今已再版近20次,创造了一项诗坛记录。

2012年3月24日至25日,谭五昌在秦皇岛成功主持“新世纪两岸诗歌高端论坛暨海子诗歌艺术节”,来自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任洪渊、管管、谭仲池、车前子、林于弘、燎原、颜艾琳、潇潇、北塔、安琪、霍俊明、谷禾、卧夫、李木马、大枪、盛华厚、刘井彬、丁仕宏、张鹤云、张秋实、赵永红等数十名诗人和诗歌批评家出席论坛活动,海子的母亲操采菊、海子的弟弟查曙明也应邀到会,现场气氛热烈,令人难忘。

2014年6月2日,端午节,由谭五昌发起的首届海子诗歌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隆重举行。在京及来自外地的数十名重量级诗歌批评家、翻译家、学者与诗人出席活动,海子母亲操采菊、海子弟弟查曙明、海子堂妹查平生也应邀到会,规模高端,盛况空前,该活动在诗歌界与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事情,并不是一般的诗坛人物所能完成的,而谭五昌能够完成,与其说是他善于创造诗坛传奇,不如说他内心深处对于诗歌事业存在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热爱与责任感。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最好就是从读诗入手。”

谭五昌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每一年的新诗排行榜发布会,都很重视诗歌朗诵,他召集诗歌朗诵者用声音对诗歌作品进行演绎,而这也是诗歌朗诵者二次创作的精神产品, 这些谭五昌先生请过来的朗诵者大多拿捏到位,收放有度, 声情并茂。诗歌如果没有朗诵,也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感染力的。读诗,尤其诵读优秀诗歌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朗诵,成为一场大型诗歌活动的主题,也是诗歌作品本身的精神价值引领者。在多年的酝酿中,在2016年1月30日,谭五昌先生发起的“首届华语诗歌春晚”犹如一夜春风吹遍海内外,全国各省都同时纷纷呼应,开展相关活动。组委会主任由谭五昌担任,副主任有北京诗社社长杨超,《华语诗刊》主编唐毅,《诗潮》执行主编刘川,《当代美术精品主编》王爱红,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理事长黎阳。支持媒体主要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腾讯、搜狐,网易等,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提供场地支持,优酷网独家支持直播。首届华语诗歌春晚包括三大篇章:《历史的回声》《穿越战争的和平阳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问团队、学术团队都是诗歌界与学界大腕,草根诗人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什么力量让各行各业爱好诗歌的人集聚在一起?这样的春晚没有出场费,没有福利,却如此有魅力!

这是爱和责任托起的诗歌的未来,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位的付出。谭五昌先生投入诗歌事业,出版近30本书,他曾经编辑《国际汉语诗歌》连续40个小时未合眼;2013年除夕之夜,在太原,他为编辑《21世纪江西诗歌精选》一夜未眠;这是他对江西诗人的热爱与责任的体现,展示了他浓郁的故乡情,和他对诗歌的执着,正是这种爱与责任让他一直乐在其中。

通过谭五昌先生,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无限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邓剑英老师原创投稿,首发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母亲的长征-ID:djychuangshiji” )

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