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 张恒亮
每年的大学开学季,都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到考取的大学报到。于是,每当8、9月份的时候,教育行政部门或是高校,都在谆谆告诫这些即将报到的学子,要珍惜上学机会,不要浪费教育资源。而那些对所录取的高校专业不太满意的学子,对读这样的大学、专业有些动摇的学子,无奈又背上行囊,勉为其难的上大学去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下,考取了大学不去报到到底是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呢?按官方的说法,你考取了大学,却没有去,就相当于把其他想读该校该专业的比你分数低的学生的求学机会浪费了,从这一角度看,确实是这么回事!但细究起来,却并没有这么简单。的确,分数低也确实报了这学校、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你的录取,那么他自然就被该校、专业录取了,但由于你的志愿填报和后面的录取,他就无法被该校、专业录取。但虽然他未被录取你的这个学校、专业录取,却又可能被另一所大学专业录取了,所以分数低的这个学生他的求学机会并未因为你的失约而丧失。只有一种情况,学生的求学机会可能因为您的录取而丧失,这就是大家分数都太低,因为你的录取,该学生就彻底落榜了。但即就是这种情况下,该学生也还可以参加社会上的成人高考或者自学考试同样获得求学的机会。所以说,录取了不报到是浪费求学机会显得有些夸大其辞。
如果说浪费求学机会都是言过其实的话,那么浪费教育资源就更是不着边际了。须知,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投入是按照学生入学后的人数以人均投入量来计算并划拨的,因此,没有去报到,自然就不会就这个学生的投入了。所以,浪费之说无从谈起。倒是教育部门的谆谆告诫让我觉得甚为担忧!学生被大学录取了,却不报到!必然有其原因,归结起来,无非是对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再加之高校严苛的转专业制度,或者学校的学费过高,导致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在此情况下,学生当然希望另寻他路。在我看来,由于学费的原因让学生继续上学尚可理解,如果是因为对专业、学校不满意,学生还勉为其难的上这个大学,那才是最大的浪费!既然对专业没有兴趣,不满意,在大学里面自然就学不好,毕业后就业困难,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投入,也浪费了学生的资金、时间及精力等个人投入。如果学生不去勉为其难的上这个大学,而是在科学地规划学业之后,选择了合适的学业路线,那么这四年下来,他则可以实现学有所成,优质就业!两相对比,那个更浪费,那个更经济,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如果说这种浪费都让你感到触目惊心,那么还有更大的浪费则让人忍无可忍!还是官方所说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仍然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高校亦按招生计划为录取新生准备好了学位、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招生计划”。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家的大学招生仍然是按照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计划来进行的。各位看官,招生计划是什么东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是为家庭及个人提供教学服务的市场主体,招生计划就是高校的销售计划,这个销售计划不是由各高校根据市场需要由自己来定,而是由教育部这个婆婆来定!我们来设想一下,在企业中,有一个人整天对大家说要生产这个,生产哪个,要生产多少……,但当企业生产出来后,他只发一纸产品合格证,然后说OK,剩下的事情你们办吧!你会怎么想?这也太荒唐了!生产的时候知道发号司令,销售的时候没他什么事了。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卖得出去,能不能实现其价值,他不负责,这样下去,企业还不得办垮吗?是的,这的确很荒唐,但这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现实!高校要开设什么专业,每个专业要招多少人,这些都由教育部批准,也就是各高校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教育部说了算,但至于招不招得到学生,教学服务卖不卖得出去,尤其是对私立高校,教育部就很少管了。而这针对招生计划的专业建设所花费的巨额投资,就这样轻易地浪费了。
我们整天的呼吁高校自主招生,不是什么自主地招收哪个学生的权利,最重要的是高校自主决定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的权利!只有让高校拥有了这样的自主招生权利,他们才能根据学生的志愿和考虑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各校自己的招生计划,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回到前面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让学生勉为其难的读不合适的专业和学校如此不靠谱,为什么教育部门每年都还在要求学生呢。我以为,这其中就是高校的本位主义在作怪!毕竟,报到人少了,学校的学费收入及教育拨款就相应减少,因此,他们必然就会要求录取的学生尽量都来报到。
淮安报考技巧